center
  Guangxi University

center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广西南宁市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GXU),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一省一校(Z14)联盟成员,东盟大学联盟、南亚东南亚联盟成员,广西重点支持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校。


    2025年 - 2021年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广西大学2025年招收台灣学测考生(本科)简章

    广西大学2024年招收台灣学测考生(本科)简章

    广西大学2024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试考生简章

    返回頂部

    广西大学2025年招收台灣学测考生(本科)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6日


    广西大学2025年招收台灣学测考生(本科)简章

    2025年廣西大學招收臺灣學測考生工作已經啟動,根據教育部相關精神,結合廣西大學實際情況,特製訂此简章。
       院校简介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一、报考條件

    1. 拥护“两岸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3.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或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4.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各校应通知考生在5月1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2025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报名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在2025年3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品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等至学校专用邮箱lxs@gxu.edu.cn,邮件标题格式应为“台测学生作品+专业名称+姓名”

    四、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

    五、招生專業與招生計畫

    2025年广西大学本科招生专业


    ***标级要求: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或以上

    广西大学现有本科专业107个,其中,招生专业67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我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支撑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
    广西大学招生专业列表(统计时点2024年12月)

    学院

    招生专业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智能水产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医学

    法学院

    法学

    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学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人工智能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信息安全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类

    林学院

    林学

    林学院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农学院

    智慧农业

    农学院

    植物生产类

    农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轻工类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据计算及应用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类

    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智能建造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

    外国语学院

    日语

    外国语学院

    泰语

    外国语学院

    越南语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与传播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医学院

    药学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

    艺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院

    音乐学

    艺术学院

    舞蹈学

    中国—东盟经济学院

    经济学

    中国—东盟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东盟经济学院

    金融学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环境工程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矿物资源工程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木材科学与工程

    六、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请考生务必在注意查看报名时所填电子邮箱(并确保邮箱地址正确),任何通知将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如因误填信息导致学校无法联系考生本人,后果将由考生自行承担。

    七、审核及考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审核完成后,高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高校可根据需要增设笔试或面试,考核具体方式、时间及地点将待定,将另行通知。请考生务必在注意查看报名时所填电子邮箱,任何通知将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
    八、入學時間
    新生持广西大學《錄取通知書》,按通知書指定的時間(9月初)來學校報到,因故不能按時報到者,應提前向學校請假,並獲得批准。

    九、聯繫方式
       地點: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郵遞區號:530004
       電話:86-771-3235229  
       網址:www. gxu.edu.cn      
       電子郵箱:lxs@gxu.edu.cn
      微信:STUDY-AT-GXU
       聯絡人:陈老師  

    返回頂部

    广西大学2024年招收台灣学测考生(本科)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3日


    广西大学2024年招收台灣学测考生(本科)简章

       
    2024年廣西大學招收臺灣學測考生工作已經啟動,根據教育部相關精神,結合廣西大學實際情況,特製訂此简章。
        院校简介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一、报考條件

    1. 拥护“两岸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3.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或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4.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各校应通知考生在5月1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报名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在2024年3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品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等至学校专用邮箱lxs@gxu.edu.cn,邮件标题格式应为“台测学生作品+专业名称+姓名”

    四、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五、招生專業與招生計畫

    2024年广西大学本科招生专业

    ***标级要求: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或以上

    广西大学现有本科专业107个,其中,招生专业67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我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支撑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
    2007年至2010年,我校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5个。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20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6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3个。
    广西大学招生专业列表(统计时点2023年9月)


    序号

    校内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门类

    1

    包装工程

    四年

    工学

    2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4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

    车辆工程

    四年

    工学

    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8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9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

    10

    动物医学

    五年

    农学

    11

    法学

    四年

    法学

    12

    翻译

    四年

    文学

    13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4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15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16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17

    海洋科学

    四年

    理学

    18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19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20

    化学

    四年

    理学

    2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22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23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24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2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6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四年

    工学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8

    建筑学

    五年

    工学

    29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30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31

    矿物资源工程

    四年

    工学

    32

    林学

    四年

    农学

    33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34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35

    木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36

    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年

    工学

    37

    农学

    四年

    农学

    38

    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年

    农学

    39

    轻化工程

    四年

    工学

    40

    日语

    四年

    文学

    41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4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43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44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5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46

    水利水电工程

    四年

    工学

    47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48

    泰语

    四年

    文学

    49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50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51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52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53

    新闻学

    四年

    文学

    54

    信息安全

    四年

    工学

    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56

    药学

    四年

    理学

    57

    艺术设计学

    四年

    艺术学

    58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59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60

    英语

    四年

    文学

    61

    园艺

    四年

    农学

    62

    越南语

    四年

    文学

    63

    运动训练

    四年

    教育学

    64

    哲学

    四年

    哲学

    65

    植物保护

    四年

    农学

    66

    智能建造

    四年

    工学

    67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六、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请考生务必在注意查看报名时所填电子邮箱(并确保邮箱地址正确),任何通知将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如因误填信息导致学校无法联系考生本人,后果将由考生自行承担。

    七、审核及考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审核完成后,高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高校可根据需要增设笔试或面试,考核具体方式、时间及地点将待定,将另行通知。请考生务必在注意查看报名时所填电子邮箱,任何通知将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
    八、入學時間
    新生持广西大學《錄取通知書》,按通知書指定的時間(9月初)來學校報到,因故不能按時報到者,應提前向學校請假,並獲得批准。

    九、聯繫方式
        地點: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广西大学
                  国际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主楼A105)
        郵遞區號:530004
        電話:86-771-3235229   
        網址:www. gxu.edu.cn      
        電子郵箱:lxs@gxu.edu.cn
        聯絡人:陈老師   

     

    返回頂部

    广西大学2024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试考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广西大学2024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试考生简章

     

    各位親愛的香港學子:
    一年一度的香港免試生招生工作即將開始,為了讓您能更方便快捷地瞭解報讀廣西大學的相關資訊,我們特製作了此简章。希望各位學子能夠順利報讀自己理想的專業。
    简章内容如下:
    一、报名
    二、面试
    三、录取
    四、入学与体检
    五、费用
    六、招生专业
    七、联系方式
    八、校园环境及住宿条件

        院校简介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一、報名
    1.組織機構
    教育部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辦公室(簡稱聯招辦)負責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計畫編制及公佈、組織網上報名及錄取等工作,委託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承辦內地招生高校免試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的現場報名確認、報名資格審核及招生宣傳等工作。
    2.報名資格
    1、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
    2、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非永久性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3、居民居住證;
    4、參加當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的考生均可報名。
    5、考生所持證件須在有效期之內;
    6、身心健康。

     

     

    3.報名方式及時間
    2024年香港學生免試報讀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採取網上預報名及現場正式確認相結合的方式。
    1、5月31日前登錄廣西大學官方港澳台學生報名系統進行預報名。網址如下:
    https://gxu.at0086.cn/StuApplication/Login.aspx
    藝術生請同時將作品(圖片、視頻、音頻)發送至郵箱 lxs@gxu.edu.cn
    2、考生于2024年3月1日至31日期间登录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报名时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报考基本信息(考生资料、监护人、就读学校、报考志愿等),上传电子照片、相关身份证件(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填写获奖经历、个人经历及学习证明材料等内容。考生于2024年4月10日前登录报名系统查看报名审核结果。审核未通过的考生,应于4月16日前按照系统提示更正有关信息,再次提交审核,并于4月23日前查询审核结果。
    3、所有通过审核的考生须于4月30日前向中国教育交流(香港)中心缴付报名费用港币460元,并上传缴费凭证至报名系统(缴费方式见报名系统公告)。中国教育交流(香港)中心将于5月15日前通过系统公布缴费及报名确认结果。考生应于6月15日前上传学生学习概览至报名系统,以供高校招生时参考。
    校长推荐计划表格及相关文件,由考生所在中学于6月15日前上传至网上报名系统,逾期不予受理。

    4.填報志願
    考生在网上预报名时须填报志愿。每位考生按自己的报读意愿顺序可填报4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考生可在4月30日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注意事项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后续不能考试或录取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面試
    我校一般只對藝術生安排面試,其他專業學生視具體情況安排面試,主要採取網路面試形式。
    具體事宜請先發送郵件至lxs@gxu.edu.cn諮詢。藝術生請在5月31日前將作品(圖片、視頻、音頻)發送至郵箱 lxs@gxu.edu.cn
    藝術生請在5月31日前將作品(圖片、視頻、音頻)發送至郵箱 

     

    三、錄取
    1.錄取原則
    招生高校根据考生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择优录取。对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招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2.最低录取标准
    除校长推荐计划的考生和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外,最低录取标准为“3、3、2、A”,即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中国语文科、英国语文科达到第3级及以上,数学科达到第2级以上,公民科达标。
    校长推荐计划的考生最低录取标准为公民科达标,其余三门核心科目的分数之和须为8分(含)以上,且任何一门科目的分数不得低于2分(含)。校长推荐计划名额每校8名。
    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最低录取标准为“2、2、1、A”。
    3.学习经历参考
    除核心科目、选修科目的要求外,招生高校可参考考生其他学习经历,即香港教育局和学校认可、考生本人提供的“学生学习概览”。
    4.投檔與錄取
    每年7月组织录取工作。香港考试评核局7月中旬将考生成绩及时传送至联招办。联招办7月下旬将达到最低录取标准的考生报考信息按照考生志愿顺序投至考生所报读的高校,招生高校通过网上录取系统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提交至联招办,由联招办核准备案。生源情况较好,招生高校可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多录考生。7月底,如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招生高校,可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补录考生的成绩不得低于教育部确定的最低录取标准。
    录取结束后,如有考生成功复核成绩需要重新投档,须由考生向相关高校提出书面申请并附上更正后的成绩证明,相关高校如同意则在考生申请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提交至联招办。联招办参照前序投档结果进行投档操作。如该考生已被其他高校录取,还须考生向录取高校提交退档书面申请,经录取高校同意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提交至联招办先办理录后退手续再投档。

    四、入學與體檢
    考生持加盖高校公章的新生入学通知书报到,入学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新生入学通知书上的规定为准。
    学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高校规定缴纳学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内地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
    新生入学后,根据高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有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至少有效期一年。

    五、费用 (人民币)
    學費:港生學費與內地學生學費標準一致。我校將以預收形式收取學費,並在每學年末根據個人所修學分情況多退少補。下表所列為預收學費,僅供參考。


    文學、哲學、體育

    人民幣5500元/年

    理、工、經濟、管理類

    人民幣6000元/年

    農科

    人民幣5000元/年

    藝術

    人民幣12000元/年

    住宿費:雙人間 1800/學年/人,單人間3200/學年/人
    生活費:1500元/月(僅供參考,視個人消費習慣而定)
    保險費:800元/年,400元/半年
    體檢費:約300元

    六、招生專業
    (統計時點2023年9月)
    廣西大學現有本科專業107個,其中,招生專業67個。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我校以一流專業建設為抓手,大力深化專業內涵建設,聚焦人才培養模式、教師隊伍、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影響本科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進行綜合改革,不斷提高專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支撐學校高質量人才培養。
    2007年至2010年,我校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自治區級優質專業15個。2011年以來,獲得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4項,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7個,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1個,自治區級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專案20項,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46個,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3個。

    序號

    校內專業名稱

    學制

    授予學位門類

    1

    包裝工程

    四年

    工學

    2

    播音與主持藝術

    四年

    藝術學

    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學

    4

    材料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5

    車輛工程

    四年

    工學

    6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工學

    7

    電子科學與技術

    四年

    理學

    8

    電子資訊工程

    四年

    工學

    9

    動物科學

    四年

    農學

    10

    動物醫學

    五年

    農學

    11

    法學

    四年

    法學

    12

    翻譯

    四年

    文學

    13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學

    14

    公共事業管理

    四年

    管理學

    15

    廣告學

    四年

    文學

    16

    國際經濟與貿易

    四年

    經濟學

    17

    海洋科學

    四年

    理學

    18

    漢語國際教育

    四年

    文學

    19

    漢語言文學

    四年

    文學

    20

    化學

    四年

    理學

    21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工學

    22

    環境工程

    四年

    工學

    23

    會計學

    四年

    管理學

    24

    機械電子工程

    四年

    工學

    25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四年

    工學

    26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四年

    工學

    27

    電腦科學與技術

    四年

    工學

    28

    建築學

    五年

    工學

    29

    金融學

    四年

    經濟學

    30

    經濟學

    四年

    經濟學

    31

    礦物資源工程

    四年

    工學

    32

    林學

    四年

    農學

    33

    旅遊管理

    四年

    管理學

    34

    美術學

    四年

    藝術學

    35

    木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36

    能源與動力工程

    四年

    工學

    37

    農學

    四年

    農學

    38

    農業資源與環境

    四年

    農學

    39

    輕化工程

    四年

    工學

    40

    日語

    四年

    文學

    41

    生態學

    四年

    理學

    42

    生物技術

    四年

    理學

    43

    生物科學

    四年

    理學

    44

    食品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5

    數學與應用數學

    四年

    理學

    46

    水利水電工程

    四年

    工學

    47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學

    48

    泰語

    四年

    文學

    49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學

    50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學

    51

    舞蹈學

    四年

    藝術學

    52

    物理學

    四年

    理學

    53

    新聞學

    四年

    文學

    54

    資訊安全

    四年

    工學

    55

    資訊與計算科學

    四年

    理學

    56

    藥學

    四年

    理學

    57

    藝術設計學

    四年

    藝術學

    58

    音樂學

    四年

    藝術學

    59

    應用化學

    四年

    理學

    60

    英語

    四年

    文學

    61

    園藝

    四年

    農學

    62

    越南語

    四年

    文學

    63

    運動訓練

    四年

    教育學

    64

    哲學

    四年

    哲學

    65

    植物保護

    四年

    農學

    66

    智能建造

    四年

    工學

    67

    自動化

    四年

    工學

    七、联系方式
        地點: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  
        郵遞區號:530004
        電話:86-771-3235229   
        網址:www.gxu.edu.cn
                 gjxy.gxu.edu.cn      
        電子郵箱:lxs@gxu.edu.cn
        聯絡人:陈老師
        微信号:STUDY-AT-GXU

     



01 20/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广西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1928年成立于梧州,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合并,1951年与西江学院本科部合并。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广西农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高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1958年,毛主席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1970年,广西劳动大学并入广西农学院。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被誉为教育界“北蔡南马”和“一代宗师”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其时人才荟萃,学科兴盛,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97年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广西大学踏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生态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占地面积2.13万余亩,其中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1.69万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32亿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410万册(含学院资料室),其中电子书刊360万册,电子期刊5.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06个。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2021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下设2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7704人、全日制研究生13643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274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267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68655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4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11人,专任教师1967人。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个广西重点学科,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我校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73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0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81项,获得项目数居国家“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实验教学中心2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含培育项目)10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4门,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赵艳林教授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连续16年获得“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广西大学KAB创业俱乐部荣膺全国十佳。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并捧得“优胜杯”,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1银2铜,并在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第十三届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等一系列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21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3项。九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李林、党鸿辛、陈太一、沈善炯、卢鹤绂、文圣常、施汝为、韩斌等8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等一大批校友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其中,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6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4人。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此外,2006年以来,学校还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3项。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凸显服务亚热带特色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升级、服务面向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南海及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和团结进步的办学特色和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大批成果转化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广西大学的发展得到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1998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广西大学题词:“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团结奋斗 努力办好广西大学”;2018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到广西大学视察慰问;贾庆林、宋平、尉健行、李岚清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广西大学视察,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校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批准印发《广西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广西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部区合建”广西大学实施方案》,与教育部签署《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广西大学的协议》,学校进入了以“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为主要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发达广西,复兴中华”的办学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百年目标、三步实施”路线图,践行学校发展“新三部曲”,努力在“增B档上A等、增院士聚英才、增贡献得大奖、增博点添平台、增渠道多合作”等方面取得标志性突破,不断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奋力推动学校“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大学
(数据更新至2021年7月)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大学 - 校徽


image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广西大学
外文名
Guangxi University
简    称
西大(GXU)
创办时间
1928年6月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11工程(1999年)
省部共建高校(2004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2016年)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现任领导
刘正东(党委书记)、赵跃宇(校长)
专职院士数
1人
本科专业
67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1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2个
院系设置
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
校    训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校    歌
《广西大学校歌》
校庆日
10月10日
地    址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530004)
院校代码
10593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7年、2016年、2018年)
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2013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高校50强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知名校友
李兆焯,梁肇新,沈善炯,张先程,李福善,后弦,罗丽莉,吴炜
双聘院士
5人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5月15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5月15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