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辽宁中医药大学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辽宁省沈阳市 / 本溪市


  辽宁中医药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5年 - 2021年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自费本科留学生招生简章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Application Guide for 2025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of LNUTCM (High-level Graduate Program)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返回頂部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自费本科留学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5年1月3日


    自费本科生项目

    一、学校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LNUTCM)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分别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农等7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37万人。内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3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1所科学院、3所研究院、3所图书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校网站:https://www.lnutcm.edu.cn/

    二、项目介绍:

    本科专业:中医学(学制:5年)(独立开班,不限人数)

    其他本科专业开班需满足一定人数,详情请咨询     

    http://lnzyydx.zs.bysjy.com.cn/

    三、申请条件:

    1.非中国籍公民,身体健康。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者申请以外国留学生身份来华进行本科阶段学习,申请人必须在最近4年之内(截至2025年4月30日)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外国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如果中国公民移民外国后申请以外国留学生身份来华进行本科阶段学习,申请人必须持有4年(含)以上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且最近4年之内(截至2025年4月30日)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外国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2.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  

    3.汉语授课项目要求为新HSK级180分以上,不符合条件的自费申请人请先申请汉语言进修。

    四、自费项目申请流程:

    1.申请时间:2025年1月1日—2025年6月30日

    2.申请材料:

    (1) 自费生信息导入模板

    (2) 《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入学申请表》

    (3) 护照首页、内白页、有来华经历需提供签证页;

    如果你在中国境内,还需要提交:护照签证页及入境章页(请注意签证时间的连续性)、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 

    (4) 2寸证件照 3.5cm×4.9cm 8张(电子版在100kb-500kb之间);

    (5) 经公证的高中及以上的最高学历证明(含毕业证)及成绩单(均需公证和中文翻译件);

    (6) 无犯罪证明或签署无犯罪记录承诺书

    (7) 资产证明(一年学费+生活费以上存款证明);

    (8) 《外国人体格检查表》

    申请人应严格按照《外国人体格检查表》中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查。缺项、未贴本人照片或照片上未盖骑缝章、无医师和医院签字盖章的《外国人体格检查表》无效。检查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

    (9) HSK4及以上成绩证明(HSK成绩报告有效期为2年);

    (10) 申请人诚信承诺书

    (11) 针对华裔,提供签证页,出入境章,入籍4年以上证明(截至2025年4月30日)以及2年以上境外居住证明(以出入境章为准,提供出入境页扫描件);

    以上文件下载:https://gjhzjlc.lnutcm.edu.cn/lxlnzy/cyxz.htm

    3.费用:

    (1)注册费:800元。

    (2)学费:22,000元/学年。

    (3)住宿费:学生入学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住宿费,住宿费根据不同房型收费标准不等,人民币9600-18000元/学年,详情请咨询,以上收费标准如有调整,以实际情况为准。

    (4)保险费:自费生需按学校要求自行购买保险,保险费为800元/人/年。

    (5)缴费方式:银行汇款等方式。

    (6)缴费时间:学生获得录取后将收到缴费通知,请按照规定时间缴纳费用。

    4.申请步骤:

    向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生办公室招生专用邮箱(lnutcmiec@hotmail.com)递交电子版申请材料进行备案审核,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外国留学人员签证申请表(电子证照)将发送至预留邮箱,请务必仔细核对邮箱地址,申请者持以上两个文件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办理来华留学签证手续。

    五、联系方式

    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地址: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邮政编码:110847

    网址:https://gjhzjlc.lnutcm.edu.cn/lxlnzy/bmsy.htm

    电子邮箱:lnutcmiec@hotmail.com

    联系电话:+86-24-31207282



    返回頂部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9日


    一、学校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是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经辽宁省批准,2013年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2017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2019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2020年建立“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2024年获批成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是首批硕士授予权高校,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高校,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党的建设及获得荣誉。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理念,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抓党建,形成了“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五一奖状、辽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办学规模及机构设置。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分别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确立了“南药北医中基础”发展布局,协调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农等7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37万人。内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3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1所科学院、3所研究院、3所图书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科与学位建设。中医药主干学科全部位列辽宁省“双一流”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双一流”学科、21个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育教学。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94门省级一流课程、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6 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主编143部国家级、行业规划和特色创新教材,获批1部国家级优秀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辽宁省第二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人才工作。在国家人才层面,拥有3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5名青年岐黄学者、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校委员、113人次入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6名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85名全国中医(基础、临床)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在省级人才层面,拥有1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名辽宁省领军人才、1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34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2名辽宁中医大师、99名辽宁省名中医、31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30名辽宁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2人次入选辽宁特聘教授、3名辽宁省学术头雁、1名辽宁省最美医务工作者、1名辽宁省教育系统“最美教师”、9名辽宁省优秀教师、1名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48人及2个团队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个团队入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87人次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4个团队入选辽宁省中医药创新团队。

    科学研究。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3种中医药学术期刊,其中《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1级中医药科技期刊、RCCSE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辽宁中医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A)、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A)、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

    对外合作及开放办学。学校立足亚洲,面向欧美,拓展非洲,放眼全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机构或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在泰国、新加坡、日本、智利设立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在斯洛伐克医科大学设有中医孔子课堂,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具有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招生院校资格、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格,是辽宁省政府留学生博士奖学金招生院校。

    医疗服务。设立4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均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拥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0个省重点专科,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双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基地;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7个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校园环境及条件。致力精准管理,建立统筹协调、功能完善、以人为本、环境优美、节约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文明校园”建设为统领,整体推进“绿色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协调发展;学校实现了覆盖全校的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基于云计算的高效、安全的大集成的数据中心,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数据信息化服务能力,获批辽宁省首批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单位。沈阳、大连、本溪,一校三区图书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校本文化构建一脉相承的文化叙事空间,2022年、2023年度连续获评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在线评选的“最美图书馆”称号。图书馆以中医药学为特色构建丰富厚重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实践文化育人,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支撑与保障。

    二、 招收条件

    1. 招生对象:

    (1)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2) 参加2025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语文、数学A/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3) 根据专业培养和就业特点,我校医药学类专业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不予录取。请考生报考前提前进行身体检查。

    2. 申请条件:热爱祖国、品德端正,符合教育部体检要求。

    三、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计划招收台湾学测生10 名,不设上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招收人数。

    四、招生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专业方向

    专业限制

    收费标准(元/生/学年)

    1

    中医学

    5年

    医学类

    理科

    5500

    五、申请方式及时间

    1.申请材料

    (1)《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新生入学申请表》(详见附件);

    (2)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考生所持证件须在有效期内,若《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请在5月1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处理;

    (3)学测各科成绩通知单(要求:成绩单完整且报名序号/考生号清晰,需加盖学校公章);

    (4)中学成绩单,同时往届高中毕业生需提供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就读学校开具的应届毕业生预毕业证明或在学证明(注明学籍号)。

    (5)1寸白底彩色证件照两张(电子版为100kb-500kb之间);

    (6)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

    (7)其他支撑材料(如有,个人简历、获奖情况、推荐信等)。

    2. 申请时间

    本年度申请材料递送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以我校收件日邮戳为准),同时请将申请材料彩色扫描件(清晰可读)电邮至lnutcmiec@hotmail.com 或 lnutcmiec@lnutcm.edu.cn,邮件标题为:“2025年台湾学测生申请材料-姓名”。

    3.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我校采取资料审核及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学校将组织线上面试。具体形式与时间另行通知。根据考生面试成绩,结合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和报考志愿,择优录取。

    凡通过台测成绩申请就读我校的台湾考生,即视为同意本校经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向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查验、核准考生基本资料及学科能力测验相关档案资料。

    六、其他

    1.住宿费

    学生入学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住宿费,住宿费根据不同房型收费标准不等,人民币9600-18000元/学年,详情咨询,以上收费标准如有调整,以实际情况为准。

    2.伙食及杂项

    约1500元/月。

    3.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执行。

    4.本章程的解释权归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办公室。

    七、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邮政编码:110847

    网址:https://www.lnutcm.edu.cn/

    电子邮箱:lnutcmiec@hotmail.com

    联系电话:+86-24-31207282

     

    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新生入学申请表

    Application Form

    个人信息

    姓 名

    Name

     

     

     

    身份证号:

    ID :

    性别:

    Gender:

    婚姻状况:

    Marital Status:

    港澳台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号:

    Mainland travel permit:

    出生日期:

    Date of Birth:

    宗教信仰:

    Religion:

    出生地点Place of Birth:

    职业Occupation:

    毕业学校Current Employer or Institution Affiliated:

    家庭住址Home Address:

    电话Tel:         传真Fax:                  电子信箱E-mail:

    申请类别Course/programme of study: £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 □硕士研究生学位Master’s Degree; □博士研究生学位PhD Degree;□临床研修Clinical Training Programmes

    申请学习专业Specialization(Major):中医学

    教育背景EDUCATION BACKGROUD

    学校

    School/Institution attended

    起止时间

    Duration

    学历或学位

    Diploma or Degree obtained

    学习专业

    Specialization

     

     

     

     

     

     

            

     

     

     

              

     

    家庭主要成员FAMILY MEMBERS

    姓名Name

    与本人关系Relationship

    职业Occupation

    联系方式Tel

     

     

     

     

     

     

     

     

    我保证:Declaration:.

    1. 以上的填写数据真实可信All the information I have provided in this form is true and correct.;

    2. 我将严格遵守中国政府的有关法律及辽宁中医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I will abide by the laws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regulations of LNUTCM。

    本人签字Signature:日期Date and Place:

    申请书:(简述个人基本情况、奖惩及特长情况、学习计划、报考理由等,1000字以内,可另附页。)

     

                                                                                

     

     

     

     

     

     

     

     

     

     

     

     

     

     

     

     

     

     

     

     

     

     

     

                                           申请人:

               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招生办公室 

    Admissions Office *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地址: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邮政编码:110847 

    No.79, Chongshan East Road, Huanggu District, Shenyang, 110847, P.R.China

    电话Tel:0086-24-31207282  网址Site:http://www.lnutcm.edu.cn  E-mail:lnutcmiec@hotmail.com    

    返回頂部

    Application Guide for 2025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of LNUTCM (High-level Graduate Program)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5日


    Application Guide for 2025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of LNUTCM(High-level Graduate Program)


    I Supporting Categories, Duration and Instruction Language

    1.Supporting Category: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2.Duration. This scholarship only supports master’s students for no more than 3 academic years or doctoral students for no more than 4 academic years. The scholarship covers both major study and Chinese language/preparatory study, as specified in the Admission Letter.

    3.Instruction Language. Scholarship students can register for Chinese-taught program.


    II Scholarship Covera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ogram provides a full scholarship which covers tuition waiver, accommodation, stipend, and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urance. Partial Scholarship which covers accommodation, stipend, and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urance. Please refer to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 Coverage and Standard for details of each item.


    Ⅲ Eligibility

    To be eligible, applicants must

    - be a citizen of a country other tha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 in good health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 be a bachelor’s degree holder under the age of 35 when applying for master’s programs.

    - be a master’s degree holder under the age of 40 when applying for doctoral programs.

    - have acquired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of HSK Level 4 when applying for Chinese-taught master’s or doctoral programs;

    - meet the admission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academic abil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other relevant criteria.


    IV Application Procedure

    Step 1 - Apply directly to the admission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NUTCMIEC). Please send application documents to lnutcmiec@hotmail.com and submit all your application documents to the admission office of LNUTCMIEC.

    Step 2 - Complete the online application procedure at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Information System (Visit http://www.csc.edu.cn/laihua or http://www.campuschina.org and click “Scholarship Application for Students” to log in), submit online the completed Application Form for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and print a hardcopy. Agency Number is 10162 (Required).

    Step 3 - Submit all your application documents to the admission office of LNUTCMIEC before the deadline.

    Step 4 - Our university is responsible for examining the application documents, assessing the applicants by written tests or interviews and recommending candidates to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Applicants who are pre-admitted by our university can be fund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to study in China after being examined by the experts of the Scholarship Council.

    Step 5 - After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notifies us of the admission result, we will notify the applicants.

    Step 6 - Note: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does not accept direct applications from individuals.

    Our university is responsible for examining the application documents, assessing the applicants by written tests or interviews and recommending candidates to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Step 4 - Applicants who are pre-admitted by our university can be fund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to study in China after being examined by the experts of the Scholarship Council.

    Step 5 -After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notifies us of the admission result, we will notify the applicants.

    Step 6 -Note: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does not accept direct applications from individuals.


    V Application Documents (in duplicate)

    1. Application Form for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in Chinese or English).

    2. Copy of Passport Home Page. If the validity of the applicant’s current passpor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meaning the passport expires before September 2025),please apply for a new passport before submitting the application.

    3. Notarized highest diploma. Prospective diploma winners must submit official proof of student status by their current school. Document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Chinese or English must be attached with notarized Chinese or English translations.

    4. Academic transcripts (from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onwards). Copies of academic records from first to last semester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graduate (if any), and doctoral programs (if any) shall be provided. These transcripts shall be issued and sealed by the attending university’s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graduate school, or stud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y can be in Chinese or English, but must be attached with notarized English translations if they are in foreig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5. Languag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Applicants for Chinese-taught programs must submit valid HSK repor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 proficiency requirements. Applicants who have obtained a degree from a Chinese university taking Chinese as its teaching language are not required to provide HSK.

    6. A study plan proposal. A study plan written in Chinese or English shall contain more than 1,000 characters or words,inclu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and institution to be applied, the view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this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the proposal of a doctoral student shall be signed by the applicant’s Chinese supervisor.

    7. Recommendation letters. Two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written only in Chinese or English) from professors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shall be submitted. These letters shall describe the applicant’s objectives of learning in China,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evaluation of future growth, 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upervisors or the exchange between universiti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8. If the applicant has any achievements in publishing thesis’s, please attach a list (including the title of the thesis, the name of the publisher,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etc.).

    9. A photocopy of the Foreigner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m completed in English (the original copy shall be kept by the applicant). The form is designed by the Chinese quarantine authority and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dispatching authority.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s must cover all the items listed in the Foreigner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m. Incomplete records or those without the signature of the attending physician, the official stamp of the hospital, or a sealed photograph of the applicants are invalid. Please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ime to take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the result is valid for only 6 months.

    10.Non-criminal record report. The applicant shall submit a valid certificate of Non-Criminal Record issued by the local public security authority, usually issued within 6 months prior to the submission date of the application.

    11. Form For Provisonal Acceptance OfInternational Student (Master/Phd) By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2.Letter of commitment.


    Ⅵ Deadline

    Please bind the above materials on the left side in the above order (in two volumes).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admission office of LNUTCMIEC before the deadline of March 3, 2025. No matter whether the applicant is admitted or not,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 will not be returned.


    Ⅶ Attention

    1. After the materials pass the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we will inform the candidates to attend the interview by email,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check the email.

    2. Payoff service is not allowed by the CSC in enrollment of Overseas study agency or any third parties.

    3.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students are not allowed to enjoy other scholarships (excluding all kinds of one-time incentives)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and the accepted institutions. Once discover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will be cancelled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will be returned. Those who deliberately conceal their financial assistance will not be allowed to apply for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s within three years, except for the cancellation of their qualifications.


    Ⅷ Contact

    Tel: 0086-24-31207282

    Email: lnutcmiec@hotmail.com

    Address: the admission office of LNUTCMIEC, No.79 Chongshan East Road, Huanggu District, Shenyang, 110847, China


    Instructions for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Information System (CGSIS).pdf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流程)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Application.pdf

    (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材料清单)

    返回頂部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1日


    1. 学校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是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经辽宁省批准,2013年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2017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2019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2020年建立“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2024年获批成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博士、硕士授予权高校,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高校,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党的建设及获得荣誉。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理念,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抓党建,形成了“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五一奖状、辽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办学规模及机构设置。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分别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确立了“南药北医中基础”发展布局,协调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农等7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37万人。内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3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1所科学院、3所研究院、3所图书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科与学位建设。中医药主干学科全部位列辽宁省“双一流”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双一流”学科、21个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育教学。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94门省级一流课程、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6 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主编143部国家级、行业规划和特色创新教材,获批1部国家级优秀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辽宁省第二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人才工作。在国家人才层面,拥有3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5名青年岐黄学者、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校委员、113人次入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6名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85名全国中医(基础、临床)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在省级人才层面,拥有1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名辽宁省领军人才、1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34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2名辽宁中医大师、99名辽宁省名中医、31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30名辽宁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2人次入选辽宁特聘教授、3名辽宁省学术头雁、1名辽宁省最美医务工作者、1名辽宁省教育系统“最美教师”、9名辽宁省优秀教师、1名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48人及2个团队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个团队入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87人次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4个团队入选辽宁省中医药创新团队。

    科学研究。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3种中医药学术期刊,其中《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1级中医药科技期刊、RCCSE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辽宁中医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A)、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A)、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

    对外合作及开放办学。学校立足亚洲,面向欧美,拓展非洲,放眼全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机构或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在泰国、新加坡、日本、智利设立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在斯洛伐克医科大学设有中医孔子课堂,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具有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招生院校资格、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格,是辽宁省政府留学生博士奖学金招生院校。

    医疗服务。设立4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均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拥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0个省重点专科,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双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基地;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7个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校园环境及条件。致力精准管理,建立统筹协调、功能完善、以人为本、环境优美、节约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文明校园”建设为统领,整体推进“绿色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协调发展;学校实现了覆盖全校的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基于云计算的高效、安全的大集成的数据中心,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数据信息化服务能力,获批辽宁省首批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单位。沈阳、大连、本溪,一校三区图书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校本文化构建一脉相承的文化叙事空间,2022年、2023年度连续获评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在线评选的“最美图书馆”称号。图书馆以中医药学为特色构建丰富厚重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实践文化育人,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支撑与保障。

     

    2.报名条件

    (1)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并参加 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考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在有效期之内。

    (2)申请条件:热爱祖国、品德端正,符合教育部体检要求。

     

    3. 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除“校长推荐计划”以内的考生,最低录取标准为“3、3、2、A”。

     

    一般入学要求(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中文

    英文

    数学

    公民

    选修科目

    普通类

    3

    3

    2

    A

     -

     -

     

    即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中国语文科、英国语文科达到第 3级及以上,数学科达到第 2 级及以上,公民科为达标。

    「校长推荐计划」的考生最低录取标准为:三科核心科总分需达8分或以上,而每科分数不得低于2分。

    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结合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和报考志愿,择优录取。

     

    4. 招生专业

    本科招生专业:

    序号

    专业

    名称

    学制

    学习

    年限

    授予学科门类

    专业

    限制

    收费标准

    (元/生学年)

    1

    中医学

    5年

    5年

    医学类

    理科

    5500

    5.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计划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 5名

    6.相关要求

    (1)对符合我校录取条件的考生,我校将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办理录取手续,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须按照我校录取通知书和入学须知规定的时间及要求来校报到。

    (2)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特别提示:

        ①考生患有《指导意见》第一条中列出的六大类疾病不予录取;

        ②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和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予录取;

        ③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予录取。

    新生入学后,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身体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7.其他

    (1)住宿费及生活费

    住宿费:学生入学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住宿费,住宿费根据不同房型收费标准不等,人民币9600-18000元/学年,详情请咨询,以上收费标准如有调整,以实际情况为准。

    生活费:约人民币1500 元/月。

    (2)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执行。

    (3)本章程的解释权归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8、联系方式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 79 号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联系人:宋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86-24-31207282

    邮箱地址:lnutcmiec@hotmail.com

    招生网页:https://gjhzjlc.lnutcm.edu.cn/lxlnzy/bmsy.htm

    返回頂部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9月3日


    1. 学校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是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经辽宁省批准,2013年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2017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2019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2020年建立“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2024年获批成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博士、硕士授予权高校,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高校,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党的建设及获得荣誉。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理念,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抓党建,形成了“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五一奖状、辽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办学规模及机构设置。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分别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确立了“南药北医中基础”发展布局,协调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农等7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31万人。内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3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1所科学院、3所研究院、3所图书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科与学位建设。中医药主干学科全部位列辽宁省“双一流”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双一流”学科、21个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育教学。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94门省级一流课程、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6 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主编143部国家级、行业规划和特色创新教材,获批1部国家级优秀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辽宁省第二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人才工作。在国家人才层面,拥有3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5名青年岐黄学者、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校委员、113人次入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6名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85名全国中医(基础、临床)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在省级人才层面,拥有1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名辽宁省领军人才、1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34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2名辽宁中医大师、99名辽宁省名中医、31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30名辽宁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2人次入选辽宁特聘教授、3名辽宁省学术头雁、1名辽宁省最美医务工作者、1名辽宁省教育系统“最美教师”、9名辽宁省优秀教师、1名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48人及2个团队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个团队入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87人次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4个团队入选辽宁省中医药创新团队。


    科学研究。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3种中医药学术期刊,其中《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1级中医药科技期刊、RCCSE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辽宁中医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A)、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A)、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


    对外合作及开放办学。学校立足亚洲,面向欧美,拓展非洲,放眼全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机构或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在泰国、新加坡、日本、智利设立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在斯洛伐克医科大学设有中医孔子课堂,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具有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招生院校资格、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格,是辽宁省政府留学生博士奖学金招生院校。

    医疗服务。设立4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均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拥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0个省重点专科,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双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基地;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7个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校园环境及条件。致力精准管理,建立统筹协调、功能完善、以人为本、环境优美、节约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文明校园”建设为统领,整体推进“绿色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协调发展;学校实现了覆盖全校的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基于云计算的高效、安全的大集成的数据中心,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数据信息化服务能力,获批辽宁省首批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单位。沈阳、大连、本溪,一校三区图书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校本文化构建一脉相承的文化叙事空间,2022年、2023年度连续获评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在线评选的“最美图书馆”称号。图书馆以中医药学为特色构建丰富厚重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实践文化育人,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支撑与保障。


    2. 保送条件


    (1)招生对象:符合中国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要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2)申请条件:热爱祖国、品德端正,符合教育部体检要求,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可申请报名:

    R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成绩优秀;

    R 中医药世家或对中医药科学及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者;

    R 在科技创新、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者;

    R 综合素质高,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者;

    R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者。


    3. 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我校采取资料审核及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考生面试成绩,结合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和报考志愿,择优录取。


    4. 招生专业

    本科招生专业:

    序号

    专业

    名称

    学制

    学习

    年限

    授予学科门类

    专业

    限制

    收费标准

    (元/生学年)

    1

    中医学

    5年

    5年

    医学类

    理科

    5500

    5.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计划招收澳门保送学生 2 名。


    6.相关要求

    (1)对符合我校录取条件的考生,我校将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办理录取手续,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须按照我校录取通知书和入学须知规定的时间及要求来校报到。

    (2)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特别提示:

        ①考生患有《指导意见》第一条中列出的六大类疾病不予录取;

        ②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和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予录取;

        ③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予录取。

    新生入学后,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身体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7.其他

    (1)住宿费及生活费

    住宿费:学生入学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住宿费,住宿费根据不同房型收费标准不等,人民币9600-18000元/学年,详情请咨询,以上收费标准如有调整,以实际情况为准。

    生活费:约人民币1500 元/月。

    (2)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执行。

    (3)本章程的解释权归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

    室。


    8、联系方式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 79 号辽宁中医药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联系人:宋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86-24-31207282

    邮箱地址:lnutcmiec@hotmail.com

    招生网页:https://gjhzjlc.lnutcm.edu.cn/lxlnzy/bmsy.htm

    返回頂部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0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4面向香港、澳台湾地区招收

    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我校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硕士学位研究生两种,名额不限。

    二、招收类别:我校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硕士学位研究生只招收自费全日制研究生。

    三、报考条件:(参照国家招生统一规定的报考条件)

    (一)考生所持身份证件须符合以下条件

    1.港澳地区考生持①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②《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

    2.台湾地区考生持①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②《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

    (二)考生学业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

    (三)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四)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

    2024年4月1日至4月7日,考生通过“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报考点及具体考试方式。

    (二)网上确认

    2024年4月16日前,报考点组织考生网上(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纳报考费。

    报考点及联系方式: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秦老师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8945819,图文传真:(010)68945112

    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黄老师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邮政编码:200092

    电话:(021)65982683,图文传真:(021)65988292

    广州: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联系人:陈老师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69号,邮政编码:510631

    电话:(020)38627813,图文传真:(020)38627826

    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系人:李老师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83号联合出版大厦14楼1404室

    电话:(00852)28936355,图文传真:(00852)28345519

    澳门: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联系人:邝老师

    地址:澳门约翰四世大马路7-9号一楼

    电话:(00853)28555533,图文传真:(00853)28355427

    (三)打印准考证

    2024年5月1日至5月12日,考生登录“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打印《准考证》。

    五、考试

    招生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考试科目:Z001综合能力(一),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提供。

    2.初试统考组织工作由各报考点具体负责。

    3.初试统考时间:2024年5月12日上午8:45-12:00。

    4.学校将通过研究生学院网站发布考生初试成绩,并自主划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二)复试:复试时间及形式另行通知

    六、学    制:三年。

    七、收费标准:港澳台研究生在学期间相关收费标准和待遇与内地(祖国大陆)研究生相同。住宿、教材等费用另行收取。

    八、有不尽事宜,可来函或电话咨询。

    单位代码:10162

    地    址: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辽宁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110847

    联 系 人:研究生学院招生管理科  酒老师;国际教育学院  宋老师

    电    话:研究生学院招生管理科 0086-24-31207065

       国际教育学院         0086-24-31207282

    传    真:研究生学院招生管理科 0086-24-31207065;

      国际教育学院         0086-24-31207284

    学校网址:http://www.lnutcm.edu.cn

    E–mail :lnzyyzb@sina.com  lnutcmiec@hotmail.com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4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001中医学院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Z001综合能力(一)

     

    100504方剂学

    Z001综合能力(一)

     

    1005Z1中医药标准化学

    Z001综合能力(一)

     

    002中西医结合学院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Z001综合能力(一)

     

    003第一临床学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100507中医外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100510中医儿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007药学院

    100703生药学

    Z001综合能力(一)

     

    100800中药学

    Z001综合能力(一)

     

    008针灸推拿学院

    100512针灸推拿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009中医文献研究院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Z001综合能力(一)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4年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003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中医内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105702中医外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105704中医妇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105705中医儿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008针灸推拿学院

    105707针灸推拿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执业医师资格

     


    辽宁中医药大学2024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001中医学院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或内经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伤寒论或金匮要略或温病学

    100504方剂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方剂学

    1005Z1中医药标准化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中医药标准化

    1005Z2中医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中医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

    002中西医结合学院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生理学或生物化学或免疫学或病理学或实验诊断学

    003第一临床学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

    中医内科学

    100507中医外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

    中医外科学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中医妇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

    中医妇科学

    100510中医儿科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

    中医儿科学

    100512针灸推拿学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

    针灸学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Z001综合能力(一)

    须有医学背景

    复试科目:中西医内科学或美容学或中西医外科学或中西医神经内科学或中西医眼科学或中西医耳鼻喉科学或药理学或医学影像学

    007药学院

    100701药物化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药物化学

    100702药剂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药剂学

    100703生药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生药学

    100704药物分析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药物分析学

    100706药理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药理学

    100800中药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中药综合(包括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每个复试科目占比12.5%。

    008针灸推拿学院

    100512针灸推拿学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针灸学

    009中医文献研究院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中医文献学

    010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011护理学院

    1006Z1中西医结合护理

    Z001综合能力(一)

    复试科目:

    临床护理学

     

     



21 06/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 是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辽宁中医学院” 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经辽宁省批准,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2020年建立“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2017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2019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高校,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高校,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


  党的建设及获得荣誉。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抓党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理念,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和弘扬了以“辽宁中医好人现象”为标志的辽宁中医药大学精神。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五一奖状、辽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办学规模及机构设置。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分别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已经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等6个学科门类,25个本科专业,现有各类学生25000余人。内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3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1所科学院、3所研究院、3所图书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科与学位建设。学校中医药主干学科全部位列省一流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21个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个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育教学。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34门省级一流课程、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项省级教学成果,主编111部国家级、行业规划和特色创新教材,获批8部省级精品教材、10部省级优秀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中国SP社区辽宁省分会、全国中医药外语培训基地,在应用型、师承型、创新型、外向型“四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人才工作。在国家人才层面,引进和培养2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2名“岐黄学者”、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者、79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6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55名全国中医(基础、临床)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


  在省级人才层面,培养了1名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名辽宁省领军人才、11名辽宁省优秀专家、23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2名辽宁中医大师、98名辽宁省名中医、31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12人次入选省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特聘教授、17人次及2个团队入选省“兴辽英才计划”、2个团队入选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6人次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87人次入选千人层次。


  科学研究。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科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办3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华中医药学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位列全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辽宁中医杂志》《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位列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对外合作及开放办学。学校具有国家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招生院校资格,是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在斯洛伐克医科大学设有中医孔子课堂,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具有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质,是辽宁省政府留学生博士奖学金招生院校。学校立足亚洲,面向欧美,拓展非洲,放眼全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机构或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


  医疗服务。学校设立4所直属附属医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拥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3个省重点专科,有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8个临床教学基地。


  校园环境及条件。聚焦“健康校园、美丽校园、现代校园”理念,不断推进学校的人文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为高质量办学提供服务保障;实现了覆盖沈阳、大连、本溪三个校区的全面支持IPV6的先进、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基于云计算的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数据信息化服务能力,充分合理利用数据,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乘势谋发展。辽宁中医药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校训精神,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增强办学治校硬核实力,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向着全国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以新的更大成绩迎接中医药发展的美好明天!


资料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辽宁中医药大学 - 校徽


image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官網鏈接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學概況


中文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外文名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简    称
辽中医(lnutcm)
创办时间
1958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医药类
学校特色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
主管部门
辽宁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石岩、校长:吕晓东
本科专业
2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9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3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1个
院系设置
18个学院
校    训
厚德博学、继承创新
校    歌
《国粹铸成的光荣》
地    址
沈阳校区:辽宁省沈阳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大连校区: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生命1路77号
本溪校区: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叶路212号
院校代码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厚德博学、继承创新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7月10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7月10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