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學文化
校名 校标 校訓 校徽 校旗 校歌
发布日期:2024年2月22日
大學文化形成了特定的校园精神,代表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校名题写、校訓、校徽、校旗、校歌、校史等成为大学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具有丰富的意义象征性诠释了大学的特有的历史,理念,追求,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标、校徽、校训、校歌,既是学校的文化精神,也是学校的风骨、理念和追求,更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归属!无论是校标、校徽精神还是校训、校歌内涵,都是浸润在每一个学子血液里的精神气质,它滋养、砥砺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不断追梦、圆梦。做璀璨星光,我们必将一直努力......
学院校标的涵义
1、利用学院的中文拼音字母“J”“Y”为基本元素,吸取良渚文化鱼纹、云纹、玉综边纹的理念,通过形象组合,产生动感和内涵。体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拼搏的精神。
2、字型由三个相似的图形组成,图形以“J”字为设计起点,通过组织融合形成一个浪和浪花,反映学院在时代的大潮中的蓬勃发展,体现学院站在时代的浪尖和时代弄潮儿,并有无数的闪光点,寓意学院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浪花代表激情和力量,体现学院“励志力行”的校训。
3、图形上的点和“J”“j”组合向下看形似一个人在专注于看书,代表我们的学生在认真学习,向上的图形形似三个人在一起向上奔跑,代表学院的教育事业在向前奔跑。
4、图形由三组而成,又似三个人,代表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做事原则。
5、标志图形似一个拳头,代表力量和团结的精神。图形上的一点,寓意早上的太阳,代表学院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
6、标志下面的弧线,代表的是一条路,弧线向上,和浪花并行,这表示学院的教学之路无止境和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亮点。
7、外形采用“双圆”图形,这样的造型适合正规场合的使用,取中间单体部分图形可以使用到学院各个不同的场合,整个标志充满现代设计理念。
8、标志正面的1958年,代表学院的办学时间,代表的是学院的历史。
9、标志色彩采用蓝色,蓝色代表平静、平和,意为学院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
10、标志设计变化丰富,线条流畅,传达理念清晰,中英文字体主要表现了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学校,充分融合学校自身的特点。
交院校训
校训――励志力行
校训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精神等诸多方面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为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学院办学等实际情况,学院对校训――励志力行,赋予其更广更深的内涵,使它更完善、更具时代性,学院于2005年由闻学军同志对原校训进行了新的释义,主要有:
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是“厉”的假借、有磨炼之意。励志就是要时常磨炼自己的心志,她包蕴着志存高远、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力行,源自杨倞对荀子《劝学》篇“真积力久则入”的注释,“力,力行也,诚积力久,则能入于学也。”这是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提炼。它蕴含了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励志是力行的前提,而力行是励志的行为体现。时至今日,励志的内涵除“独善其身”的含义外已扩展至学院以高职教育发展为已任的特色办学、特色立校、服务社会的目标,要求学院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懈努力的宏图大志。而力行也在学院办学进程中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螺旋式发展的规律中更应突显实践环节,要把我们的办学成果外化为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竭动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概而言之,校训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院办学实际,以人为本,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在建设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过程中,始终将“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所有交院人都是“励志力行”校训的载体和践行者。实践校训,就是要求教师清醒地认识肩负的使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负起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引导责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实践校训,就是要求学院要紧紧围绕建设的中心大局出发,以质量为核心,为交通跨越创造篇章;实践校训,就要求广大学子不懈追求更完美的人生经历、更大的人生价值和更高洁的人生境界,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奉献社会。实践校训,关键在于落实,每一位师生都应在实际行动上,真正以校训精神为鞭策,争做世人的楷模。惟有如此,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才会形成;惟有如此,学校才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惟有如此,一代又一代新人才会在创建和谐美好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其人生才会在“励志力行”的不懈追求中走向卓越。
交院校风
校风建设是学院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校风是学院长久办学以来积累的特色和风格,是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
学院形成的优良校风,是学院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它是学院长期性或永久性的标志之一。它也是学院的品牌、形象、承诺和信誉。对学院来说,“和谐、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财富的无形资产。
“和谐、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体现着学院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是学院的精神风貌的载体,是学校的内在的品质和灵魂,是维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精神支柱。“和谐、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对全院师生员工,特别是对交院学子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它潜移默化地融人师生员工人格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直至人生的各个阶段。
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我们长久积累的灵魂、精神。建设良好的校风的宗旨,就在于培育大学的灵魂,弘扬大学的精神,就在于“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学院校风:和谐、勤奋、务实、创新
和谐----和谐即为美,即为秩序。学院的校风以和谐为开头,意为创造环境与校园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教职员工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所以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勤奋----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指学生要勤奋学习;二是指教师要勤奋工作;三是指学校的大发展需要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勤奋是成功之母,它是学院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桥梁。“勤”就是辛勤劳苦,锲而不舍;“奋”就是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勤奋”就是要求人们不懈努力,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探求知识的路途是漫长的。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要掌握广泛而深远的知识,实现通专结合的理想境界,唯有坚韧不拔,学而不厌,拥有勤勉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永不自满,才能掌握人类最前沿的知识,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边。
务实----学院是以高职教育为主,学院的学生以培养技能型为主的人才,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就是要建立务实求真的态度,明确我们的教育方向。同时务实也是指我们的师生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求实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作风,反映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是学院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前提。“求实”就是“求真务实”,这是学院重基础、强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尚的历史传承。在我们的校园里,党政管理人员要发扬真抓实干,具有说实话、办实事、创实业的精神;广大教师要创新与严谨结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寻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莘莘学子要培养和保持脚踏实地、朴实无华、务实认真的品质,努力学习,为实现未来的宏图伟业奠定基础。
创新----是建立在前面基础之上的,学校要有发展就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才能面对社会的发展,这是对全院师生员工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不竭动力。学校要不断地推进改革创新,以新的体制和机制激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和教学创新,教师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自主创新的能力投身科技和教育工作的主战场;要全力以赴地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使学生树立敢于试验、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永不自满、刻意首创的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交院教风
教风是指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教学风貌,治学态度,科研意识和教书育人表现。优良教风主要表现为教师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潜心执教,为人师表,善于创造,精心育人之风。高校教师的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对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追求,用以人为本的高尚情感和人格形象,以精湛的学识和教学魅力去引导学生。
高校教风具有共性的表征和评价指标,并表现为高尚的教育职业规范。其基本的表征和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教师和教学群体的政治原则,思想修养,教育理念,备课、上课、实验、作业、辅导、设计、考试等环节教学行为的科学规范与教学改革实效,以及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显现出来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高源自好的师资。这里好的师资不仅仅是学问做得好,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具有好的教风。而具有良好教风的教师一定是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让学生学得扎实,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的知识与分析方法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良好的学风使得学生总是保持旺盛的学习干劲,刻苦学习,上 课认真,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外还能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
教风是一所学校的状态标志,也是育人的环境氛围。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保障,也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多年来,学院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倡导“德才兼备 身教善导”的风气,教风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教师是教风的承载主体,也是学风的标识和引导者,因此,在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的过程中要将教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教风:德才兼备 身教善导
德才兼备----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治校之明德,既要法治,更要德治。教师之明德,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员工之明德,在于敬业爱岗、服务育人。这是对学院教职员工提出来的,作为一名交院的教职工,应该以德为先,在重德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才能、才华,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是学院对教师提出来的要求。
身教善导----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学生,所谓 “身教重于言传”。《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它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善”意思为好、完美的,“导”是针对学生来说的,意为用好的方法教导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在良好地氛围中学习进步。
交院学风
从狭义来说,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尤其指学生对待课内课外学习的态度。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从广义来说,学风则包括与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相关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还包括教风、学校的文化氛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同时,还包括学校的学术风气和教师的治学态度等。
学风的内涵是学校领导在树立治校理念、教师教学与治学和学生求学过程中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它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取的学习精神、刻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方法、严明的学习纪律等,还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学风直接反映了学院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关系到学校信誉,甚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院学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就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自律、自强、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尊师重教,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如何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纪律。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高效率获取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积极面对知识爆炸时代的各种挑战。
学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学思并重----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光学习知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学习完善自己;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学习的内容、思考自己的行为。孔子主张“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空乏不实,两者不可偏废。孟子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主张深入地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要盲从。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他首先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即他说的"致良知",但如何使人的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呢?王阳明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他用主体包容了客体,将客体的独立性、自然性和物质性否定了。对于行他解释道:"凡谓之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若著实做学问思辩工夫,则学问思辩亦便是行矣。学是学做这件事,问是问做这件事,思辩是思辩做这件事,则行亦便是学问辩矣。"所以,王阳明的"行"范围很广,包括了学、问、思、辩。
知与行的统一,是认识论、实践论的基本要求,也是讲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我们提倡的知行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知只有赋之实践,才具有彻底的意义。古人说:“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个富有远大抱负的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二是指要讲诚信,做一名言行合一的大学生。
「 大學志 」整理于院校官网
202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