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大學文化
校名 校标 校訓 校徽 校旗 校歌
发布日期:2024年2月22日
大學文化形成了特定的校园精神,代表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校名题写、校訓、校徽、校旗、校歌、校史等成为大学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具有丰富的意义象征性诠释了大学的特有的历史,理念,追求,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标、校徽、校训、校歌,既是学校的文化精神,也是学校的风骨、理念和追求,更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归属!无论是校标、校徽精神还是校训、校歌内涵,都是浸润在每一个学子血液里的精神气质,它滋养、砥砺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不断追梦、圆梦。做璀璨星光,我们必将一直努力......
校名
校名是大学重要的形象标识和文化名片之一。我校选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手书作为校名字体。1987年11月,邓小平同志为我校的前身之一山东财政学院亲笔题写校名,这是办学治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弘扬。采用邓小平字体,既能体现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又有利于激励全校师生继往开来,为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
校标
校标图形有五层含义:
首先,它是古代布币的变形,代表着学校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特色。
其次,它是一个挺拔直立的“人”字形,表明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第三,校标整体是一个“众”字形,传递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齐鲁文化底蕴;又可看作是两个人托起一个人,象征着两校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承担起培养优秀财经人才的重任,蕴涵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
第四,校标还是一尊“鼎”的抽象造型,象征着威严和诚信,与学校“崇尚学术、诚实守信”的文化理念相吻合。上部的“山”字轮廓喻示着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山东财经大学的办学体制,下部的一撇一捺呈现开放姿态昭示着学校开放办学、跨越发展的办学特色和时代特征。
第五,图案采用汉字书法艺术勾勒岁月流转的痕迹,映射学校办学历史之悠久。校标的颜色采用代表文明、进步、理性、严谨的蓝色,体现出“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
校歌
校训
克明峻德:即人要能彰明本身的大德。典故见于《书经·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克明峻德”与《大学》开篇之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明明德”,虽语境不同,却是一脉相承,阐明学习的目的首要的是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彰显美德,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此光明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
格物致知:即考察事物,获取知识。词语引自《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即知事物之本末,强调凡事都要弄个清楚,探个究竟;“致知”即穷事务之终始,强调拥有真正的学问,为人行事决不糊涂。“格物致知”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儒学的学理根基,阐明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知识之所以增进,是因为去探究了事物的根本;探究了事物的根本,知识自然就增进。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概言之,就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校训高度展现了立德、治学、做人的精要,集中概括了《大学》中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精髓,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克明峻德”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格物致知”作为师生的现实追求,成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探索规律,追求真理,成就事业的不竭动力。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作为校训,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统一于完善自身,统一于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统一于服务社会,既主旨鲜明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思路,又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蕴涵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远的人文诉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
校训系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蒋维崧先生题写。
「 大學志 」整理于院校官网
2024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