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大學文化
校名 校标 校訓 校徽 校旗 校歌
发布日期:2024年5月21日
大學文化形成了特定的校园精神,代表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校名题写、校訓、校徽、校旗、校歌、校史等成为大学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具有丰富的意义象征性诠释了大学的特有的历史,理念,追求,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标、校徽、校训、校歌,既是学校的文化精神,也是学校的风骨、理念和追求,更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归属!无论是校标、校徽精神还是校训、校歌内涵,都是浸润在每一个学子血液里的精神气质,它滋养、砥砺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不断追梦、圆梦。做璀璨星光,我们必将一直努力......
校训
开放 包容 求实 创新
开放: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是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开放性、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既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气度,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使学校教育融入社会之中。从内部来看,就是要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改变过去封闭办学的观念、模式;从外部来看,就是要强化与地方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好务;加强与世界的开放与交流,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
包容:基本的意思是宽容、接纳。就是心之大而包宇内,盟之广而裹八方,观之远而览天下,志之宏而向全球,胸之阔而纳万物。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尊重差异、和谐共生是一所大学最基本的精神和特征,也是大学应有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同时,开放和包容既密不可分又相互砥砺:开放是包容的前提和基础,包容是形成开放格局并进一步促进开放的文化保障。开放、包容很好体现了学校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的智慧和厚德载物的气魄。
求实: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取“求实”二字,就是要求在办学中过程中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准确定位,科学决策。在思想层面要求师生在实中求学问,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敢于批判,追求真理。在行为层面要求师生注重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学校办学、教师治学、学生求学,都需要不断创新。这既是时代特征,也是学校生存之基、发展之源,更是大学之本、大学之求。它要求师生员工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奋发进取;摆脱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推动学校的新发展。求实与创新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条件,并形成一脉相承的意蕴。求实彰显出新乡学院人脚踏实地、不懈追求、学以致用的治学态度,创新则体现出新乡学院人推陈出新,志存高远的企盼与追求,与开放、包容共同体现了学校精神的内核。
校徽
新乡学院校徽的颜色采用学校标准色海天蓝和中国红;印章式设计,内有学校的(中英文)标准字和成立年份,代表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
中间的图案是三个大门,寓意新乡学院是在原新乡师专、平原大学和新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体现了学校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图案也是三个“人”字的变形,三人携手同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也是对师生博采众长、从善如流、笃行善思、拼搏实干的基本要求。
“三人为众”(语出《汉书》)。我们必须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秉承“开放 包容 求实 创新”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挥全校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努力实现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行胜于言
“行”是实践、践行。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要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突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凸显“实践育人”特色,就需要广大师生勇于实践,积极践行。既要说,更要做。
“行胜于言”也是一种激励和号召。激励我们去行动、去拼搏、去奋斗。只有行动,只有拼搏奋斗,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行胜于言”又是一种约束,是对人的一种要求。要求我们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教风:敬业爱生 严谨笃学 为人师表 开拓创新
学风:热爱学习 勤奋刻苦 积极向上 认真诚信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厚德强能 开放创新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出自管仲《管子·霸业》,“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学校而言,就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厚德强能:“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厚德”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和规范的行为,学会做人。“强能”就是要着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生活和发展能力,使他们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厚德强能”不仅仅是育人的目标,而且还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不仅要厚学生的德,强学生的能,更要厚教师、干部、职工的德,强教师、干部、职工的能。
开放创新:“开放”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是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开放性、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既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气度,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使学校教育融入社会之中。“创新”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学校办学、教师治学、学生求学,都需要不断创新。这既是时代特征,也是学校生存之基、发展之源,更是大学之本、大学之求。它要求师生员工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奋发进取;摆脱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推动学校的新发展。
和谐发展: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华民族历来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谐作为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所体现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圆满的状态。发展:是事物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变化。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发展,学校才能生存,才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协调一致,也才能做大做强。所以,和谐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学校育人、管理、发展都要以此为根本。“厚德强能”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育人理念的集中反映,也是对全体教职工的要求。“和谐发展”是学校发展理念的体现,“开放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办学精神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大学精神是大学软实力的核心内涵。学校的精神统领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学校升本过程中以及新乡学院成立以来全体教职工的行动体现。其中蕴含了积极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觉地奋发图强,积极向上,永不懈怠。“自强不息”浓缩了新乡学院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办学历程,展示了新乡学院人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学校今天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新乡学院人自强不息的结果。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充分展现了新乡学院在艰苦中创业,在弱势中发展,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符合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实际。
「 大學志 」整理于院校官网
202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