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专业学科
院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年8月22日
机械电子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与国防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系统化工程思维,能够胜任现代装备制造领域机电系统或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山西省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是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与信号处理、互联网等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技术专业。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先进成形、通用航空、国防军工以及传统工业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以自动化、信息化和机电液控制等学科交叉为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03
专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方向
液压方向先进成形方向
04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与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05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及富有实干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山西省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山西省首批品牌专业,山西省首批优势专业,并承担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了三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03
专业方向
机械测试与控制方向
机械设计方向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方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
04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05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办)
01
专业特色
太原理工大学伍伦贡学院(筹)依托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主干学科和专业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为全球排名前200的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2022),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伍伦贡大学的优势特色专业,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科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球前150。根据澳洲卓越研究机构ERA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实力均名列前茅。该专业同样通过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的认证,该认证代表着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是工程师跨国执业的执照。
02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车辆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区域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及国家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紧密跟踪汽车技术的新进展和行业动态,培养具有扎实的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现代工具使用能力,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及终身学习能力,能在车辆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创新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重型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且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对高层次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本专业是汽车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一贯坚持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聚焦低碳燃料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要,是本学科的办学特色。
03
专业方向
汽车工程方向
发动机方向
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
04
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及CAN总线技术、汽车测试与试验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发动机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
05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机器人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区域及行业未来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深厚机器人科学与技术基础、良好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掌握机械、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元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知识能力;面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布局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色,培养具有复杂系统开发能力,能在国家重大工程、国民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从事机器人发展战略、系统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未来产业创新拔尖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和山西未来产业布局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依托机械、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聚焦人形机器人、医疗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养具有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力,能引领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03
主要课程
机器人学、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力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领军人才,使其有能力解决制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现代机器人工程等交叉领域发展的关键力学问题。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备深厚的数理基础和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具备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力学学科的核心基础知识;具备解决多学科交叉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由教育家、固体力学领域著名学者、塑性动力学专家杨桂通先生创建于1981年,是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省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专业紧密围绕山西“重点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的转型发展目标,制定了具有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新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智能机器人等专业培养模块。本专业设置本、硕、博、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等多通道出口,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工程力学专业经过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以“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千余名优秀专业人才。
03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板壳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仿真软件及应用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在煤机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建筑工程及海洋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设备研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技术及管理骨干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铸造成型、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等工程必需的专业知识及熟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现代机械或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具备国际认可的行业资质。
03
专业方向
铸造技术与工程方向
塑性成形技术与工程方向
焊接技术与工程方向
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方向
04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凝固原理、材料成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成型分析测试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产实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05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机械、冶金领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金属材料设计、组织性能调控、使役分析、设备与仪表方面进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和决策,具备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工具解决金属材料设计、开发、制备、应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型或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五年后,能成为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从事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材料及工装设计、使役分析、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及组织决策等方面工作的团队负责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我校双一流建设优势主干学科和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将山西省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资源优势与学校教学资源优势结合,在传统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上,本专业将建设成为以“新型金属材料(新型不锈钢、镁/铝/钛轻合金、高熵合金等)开发/加工与改性”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基地。
03
主要课程
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物理学、材料性能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与仪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宽厚基础理论和扎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微结构-性能关系和应用技术为重点,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及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学术深造、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提供坚实基础。专业毕业生每年约有1/3-1/2的同学成功考取知名高校。
03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成型计算机模拟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新能源材料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化基础、其它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材料类引导性专业目录,密切结合国家和地方能源革命战略需求而设立的,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实施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方向个性化结合的通专兼顾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依托的材料学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物理化学与冶金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与特色学科实验室,材料物理与化学教研室是山西省高等学校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03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加工与制备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新能源材料概论。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冶金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研究型或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具备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冶金生产中矿石处理准备、金属提纯冶炼、浇铸凝固成型相关的理论、工艺和设备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5年后能够在冶金工程相关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组织决策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工作,并担任团队负责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瞄准国家和省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在传统冶金基础上,围绕冶金生产新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率等重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本专业将建成低碳/绿色冶金、特种钢材质量控制与品种开发、冶金固废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人才培养、专业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03
主要课程
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钢铁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工厂设计基础。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特别是电力、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相关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项目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解决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承担个人或团队重要责任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能适应社会发展,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担当精神;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应用于工作实际,解决与职位相关的工程问题;能在不同的岗位上适应独立和团队的工作环境;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促进职业发展,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与国内外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有较强的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扎根山西,依托电气工程学科,以能源可持续发展及新能源发展战略为目标,面向国家能源转型需求,秉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成才观,经过百余年建设,已形成历史悠久、学科方向完整、教学底蕴深厚、服务地方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设立导师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科研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机会,打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本专业就业率和升学率均稳居学校前列。
03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胜任系统和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复杂生产过程的运维与调度、技术与项目管理等工作,成为国民经济中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等。专业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能源革命战略,面向能量高效转换及有效利用、电力生产,特别是火力发电、新能源及冷、热、电多能联产和工业节能等相关行业培养人才,就业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就业率和升学率稳居学校前列。
03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能源动力测试技术、新能源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需要,具有信念坚定、品德高尚,肩负社会责任,掌握宽厚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在自动化工程领域胜任系统和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复杂生产过程的运维与调度、技术与项目管理等工作,在数字和智能时代引领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毕业5年后,能够运用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具备研究和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实施自动化工程项目;能够从事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工程科学研究;实现自我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技术变革,能够跟踪和发展自动化及相关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实现知识和技术更新,拓展职业发展机会。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包括《智能控制理论基础》、《智能优化算法导论》、《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等,将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相融合,以适应时代发展。
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科研反哺教学,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教师科研团队,为学生攀登创新学术高峰搭建平台。自动化专业是适应性广泛、宽口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优势明显。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能源电力、信息通信、机器人等领域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均稳居学校前列。
03
主要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能源互联网工程
01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与传统电能产生、传输、分配、使用等相关的一系列关键科学技术知识,深刻理解电、热、冷、气、煤炭等多种能源体系及其相互转换的基础原理,具有统筹利用冷/热/电/气/煤炭等能源的大能源观,掌握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具备解决当代日益复杂的国际能源问题的能力,从事能源互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运行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
02
专业特色
面向国家能源绿色转型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顺应交叉学科融合发展趋势,打破固有学科领域界限;强化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个性化培养,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突出研教融合,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建立并完善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契合度。
03
主要课程
能源互联网导论、电路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热工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多能源系统建模与分析。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自主和持续学习拓展知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自然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基础理论扎实,能够综合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并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系统问题和交叉领域工程问题,具有创新能力,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及富有实干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毕业的学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工程的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全国首批设立的计算机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山西省首批“品牌专业”、山西省“优势专业”、太原理工大学“品牌专业”。本专业在全国率先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入了国际《华盛顿协议》名单,专业教育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认可,毕业生在《华盛顿协议》相关国家和地区享有与当地毕业生同等待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教育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山西省“精品课程”3门;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
03
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Web系统和技术、人工智能。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自主和持续学习拓展知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物联网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理论知识扎实,能够综合应用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系统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的学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管理支持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薪资连续多年排名我校各专业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02
专业特色
专业依托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级博士点,重点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发展所涉及的“智能感知”、“物联网安全”等领域进行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服务“能源矿山”、“工业制造”等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03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物联网通信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移动与嵌入式软件开发、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网络空间安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自主和持续学习拓展知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够综合应用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复杂系统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的学生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系统工程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融合计算机、电子、通信、数学、物理、法律和管理等多个交叉学科,是面向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工科建设专业。
03
主要课程
网络空间安全概论、密码学、操作系统、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原理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安全、软件安全、网络攻击与防御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技术,具有扎实的面向大数据核心理论及应用的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具有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算法设计和编程分析的能力;掌握工业、医学、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中的大数据核心技术及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能胜任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算法设计和大数据系统开发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以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为指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产业急需的新兴交叉专业,瞄准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与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经济金融、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培养兼具数据知识和数据应用的大数据专业人才。
03
主要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安全、自然语言处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人工智能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理论及技术,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相关核心理论及应用数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学科基础知识;了解工业、医学、经济、社会、教育等各类行业中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方法,具有分析、设计、制造、集成、测试智能系统和智能产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信息领域和智能信息领域中智能化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应用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引领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能制造、智慧商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主要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语义计算与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软件工程
01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过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复杂问题,并具备自主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竞争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02
专业特色
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软件行业人才为目标,面向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新“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产教融合、真实环境、协同育人的专业特色。
03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概论、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土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依托百年学科的积淀和特色,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一定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熟练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新型城市建设、建筑工程、地下空间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勘测、咨询、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2011、2016、2022年三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现工程教育标准的国际实质等效。强化“新工科”人才培养。面向我国现代土木工程的人才需求,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在绿色建筑技术、建筑工业化、智慧建筑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与交融,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城市建设、建筑工业化等领域教学。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依托一流专业建设和国家级、省级实践平台和海外实践基地,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以塑造工程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基地、举办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本科生导师制等形式,加强科研反哺教学,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学生在土木工程领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03
主要课程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BIM基础及应用、装配式结构、智能建造、土木工程施工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交通强国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领域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且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02
专业特色
学习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面向未来智慧、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造及维养所需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03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智慧交通以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高度政治觉悟、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了解和正确应用设计规范、标准进行工程设计,并具备一定的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在行政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绿色建筑及节能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项目的工程管理、规划、设计、技术咨询、设备研发制造、招标及采购咨询、施工指导及监理、项目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致力于将低碳理念和智能化技术融入到环境营造技术及建筑能源应用工程中,以培养具备前瞻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强调通过模拟优化暖通空调工程设计,通过采用高效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专业课程涵盖智慧低碳暖通空调系统所需的自动化控制、碳中和技术及能源管理系统等。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其整合到建筑环境营造技术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专业结合了建筑学、环境科学、能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解决复杂的建筑环境问题提供了多角度的视野。通过这些特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绿色建筑和智能城市贡献力量。
03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输配管网、建筑设备与能源系统自动化、碳中和技术、建筑冷热源、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与经济、自动控制原理、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建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一定的国际视野、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毕业生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涉及理、工、文、艺等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具有技术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室内外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培养项目策划、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开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03
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艺术表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城乡规划原理、建筑前期策划、建筑设计系列课程。
04
学制五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城乡规划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本土创新能力,尊重地方历史文化,能够在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开发管理、研究教育等工作的城乡规划高级专门人才。
02
专业特色
具有多学科背景,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培养学生在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及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
03
主要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系列课程、中外城市建设史、城乡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城乡规划调查方法。
04
学制五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工业设计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和工程素养,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以及设计实务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的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服务设计、设计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02
专业特色
学习工业设计的理论与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序、方法及设计表达训练,具备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其综合地表现在产品设计及服务设计上的能力。
03
主要课程
造型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用户研究与分析、交互概念设计。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水利水电工程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准,高尚的工程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知识宽厚、能力全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职业竞争力,能与国内外同行、利益相关方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并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或领导者,承担相关领域复杂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多视角跨学科解决问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预期获得职业工程师资格或者具备相当水平的工作能力。
02
专业特色
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依托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区域大水网工程建设和黄河流域中游等水生态脆弱区地质勘察、除险加固、地基处理、结构设计、长距离输配水和水利工程数字孪生等方面形成了系列特色,本科毕业生深造和就业优势明显。
03
主要课程
水力学、土力学、水利工程地质、水利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利工程管理、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及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农业水利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工程技能和技术知识,具有高尚的工程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够在水利、农业、资源、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不断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具备获得工程师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够在工作团队中作为成员或领导有效地发挥作用。
02
专业特色
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拥有一支由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精品课程团队等组成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需求,在节水新技术及水土保育、微咸水灌溉及盐碱地治理、沿黄高扬程高含沙提灌泵站以及智慧水利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03
主要课程
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水文学、土壤学与农作学、农田水利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工建筑物、环境水利学、水利信息技术。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工程实践,具备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基本工程素养,能够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国土、教育等部门胜任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勘测、试验、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生产实践或教学科研等工作,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方式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服务。
02
专业特色
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发展方向,针对山西山丘区多、干旱缺水、污染严重、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及水循环系统严重破坏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而培养地表水与地下水复合型人才。
03
主要课程
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水环境化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水文地质勘察、矿床水文地质学。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面向全国、积极与国际接轨,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化工行业及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化工领域研究开发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以能源革命战略为引导、能源化工为特色的优势专业。面向化工行业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实施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工”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多家能源化工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03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安全与环保、化学工艺学。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精细化工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化工行业以及轻工、环保、食品、信息、医药行业发展的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对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和新产品的创新型工程进行模拟优化与设计研发,能够在精细化工生产专用、细分、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相关各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流学科和国家级人才团队,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思想和化学产品工程为专业导向,专注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设计与生产,通过复配实现产品功能化和精细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03
主要课程
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化工过程智能优化技术、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精细化工产品设计、精细化工综合实验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将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与制造、控制理论的科学原理应用到化工过程工业中而形成的学科。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履行责任;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机械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及管理等工作,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引领行业发展、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化工过程科学为特色,培养掌握化工、机械、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过程装备和控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03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制造工艺学。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应用化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开发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化学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创新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发展领域,以能源化学与绿色催化、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为特色,采用导师制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3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煤化学、仪器分析、能源化学、催化化学、污染控制化学。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化 学
01
培养目标
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关键的化学基础问题为引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广博、创新与实践能力强、追求科学真理、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一流化学研究人才,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能源等领域开展工作,满足我国未来科学事业发展对化学尖端人才的需求。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突出“理工融合”的专业优势。面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以能源化学与材料合成为特色,采用导师制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3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能源化学、催化化学、绿色合成化学。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采矿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矿业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矿业领域从事规划设计与施工、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研究与教育等工作,具备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承担个人或团队重要责任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煤炭绿色、低碳、智能开采为主要特色,兼有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和新能源开采鲜明特色,围绕国家能源革命、“双碳”战略和煤炭产业发展,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创新性一流专业技术人才。
03
主要课程
岩体力学与工程、现代采矿学、矿山开采设计CAD、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爆破与井巷工程、露天开采及边坡稳定、矿业系统工程、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采矿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系统的采矿工程及其智能化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等能力,能够从事智能采矿设计、矿井智能生产运行与管理、智能采矿科学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具备解决复杂采矿工程及其智能化问题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新工科专业,涵盖釆矿工程、智能装备、自动控制、信息智能处理、智能管控与决策等系列专业知识,通过课程、实践、科研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矿山智能化建设和管理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
03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方法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煤矿工业自动化原理、现代采矿学、智能采掘系统、煤矿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智能煤矿信息技术与应用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矿物加工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政治素养、人文情怀、团队合作意识、终身学习意识、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及宽广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扎实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矿物加工复杂工程问题及职业注册必备能力,能在矿物分选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煤炭分选加工利用为主要特色,兼顾金属、非金属矿分选与利用。围绕全球能源革命、国家“双碳”战略、人工智能和矿物加工行业创新发展目标,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创新性一流专业技术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撑。
03
主要课程
煤化学、矿物岩石学、矿物加工学、矿物加工机械、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资源综合利用、选煤(矿)厂设计、矿物加工管理、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智能选矿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及创新意识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掌握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地下空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地铁工程、矿井建设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工作,具备解决地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汇聚土木工程和矿业工程两大学科优势,传承矿建专业特色,聚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我国地铁工程、矿井建设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创新性一流专业技术人才。
03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地下建筑结构、地下空间规划与环境工程、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工程通风与安全、开采方法、井巷设计与施工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资源勘查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包含固体矿产和煤炭地质两个方向,以“立足行业发展,面向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能适应创新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高级地质工程师发展潜力,能够运用现代地质、成矿和勘查理论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手段,分析、研究并解决资源勘查类复杂工程问题,能在煤炭及其它矿产勘查领域从事资源勘查评价、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区域矿产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及地质环境生态保护,聚焦煤及煤系矿产资源产业,培养理论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矿产资源勘查人才。
03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与简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煤田地质学、矿产勘查学、矿井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资源勘查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方向)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地质、煤及煤系气勘探与开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解决复杂煤系气勘探开发及利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煤系气、天然气等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煤层气地质勘探、资源评价、开发方案规划、钻井与完井、压裂排采、煤系气井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区域矿产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及地质环境生态保护,聚焦煤及煤系矿产资源产业,培养理论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矿产资源勘查人才。
03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煤田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煤岩学与煤化学基础、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查、煤层气试井与测试技术、钻井与完井工程、煤层气抽采工程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地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和系统的数学、力学及工程地质专业基础,掌握岩土工程、灾害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较好创新思维和科学意识以及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自然资源开发、应急防灾等部门,从事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勘察与管理、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需求,依托中西部能源矿产丰富的区位优势,服务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行业,培养基础厚实、专业扎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能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03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岩石物理学基础、位场与电磁场理论、地球物理测井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测绘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面向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测绘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测绘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保持矿业特色、增强数字测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从事基础测绘、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开发服务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03
主要课程
遥感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测绘学概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制图学基础、数字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安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安全健康理念、团队合作意识、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掌握工程技术基础及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具备安全设计规划与评估能力、危险源辨识与管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安全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公共安全、矿山、化工、消防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分析与设计、管理与评价、检测与监控、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等工作,并能解决实践中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毕业五年左右成为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素质与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骨干。
02
主要课程
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通风学、防火防爆理论技术、消防工程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机械与电气安全、职业危害与防治、安全监察与应急救援、安全法规与安全评价等。
03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应急技术与管理
0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应急管理理念、团队协作意识、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掌握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扎实的应急科学理论与应急技术专业知识,卓越的实践技能与协调管理等知识结构,能够在公共安全、矿山、建筑、化工、消防、机械、电力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应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分析与设计、管理与评价、检测与监控、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工作,并能解决实践中复杂应急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五年左右成为具备应急技术素养和应急管理能力的行业骨干。
02
主要课程
系统工程、TRIZ理论、应急管理学、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防灾减灾学、灾害经济学、地质灾害学、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应急物流、应急救援装备、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等。
03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纺织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够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质量控制以及纺织材料、生态纺织、纺织贸易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综合型高级人才。能够适应现代纺织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纺织工程专业知识,能对纺织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可跟踪纺织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并运用现代工具从事纺织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能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可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拥有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山西省唯一的纺织类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省一流建设专业,所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废旧涤棉纺织品清洁再生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校企科研基地。毕业去向有公务员、教师、科研、工程师、外贸、留学等。
03
主要课程
纺织材料学、化纤工艺学、纺织染整工艺学、纺纱学、机织学、织物结构与设计、针织学、非织造学、纺织复合材料、纺织智能制造。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服装与服饰设计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时尚审美判断、系统的服装与服饰品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设计管理技能,能从事服装与服饰产业研发、市场运作、流行预测与分析,推动时尚行业发展,承担设计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以及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山西传统服饰文化,艺工融合,坚持可持续时尚设计,在古典美中寻找中国服饰文化元素。将非遗传统文化、工艺等中华造物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产教企融合,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03
主要课程
服装材料与应用、服装学概论、时装画表现技法、服装与服饰设计基础、基础立体裁剪、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结构基础、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中国服装简史、服装工艺基础。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表 演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服装表演专业基础理论、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表达、沟通和管理能力,经过系统的表演专业训练和实践,具备一定艺术审美修养和时尚传播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时装模特、时尚编导与策划、服装产业文化经纪人管理、表演专业教育、时尚造型设计、时尚媒体公关、时尚品牌推广以及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教育、管理、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流行趋势,培养具备现代设计思维和服装艺术表演能力的人才。把服饰相关知识、身体的肢体语言、生活化审美等能力应用在服装表演与实践中,形成鲜明专业特色。
03
主要课程
服装表演、影视表演、形体训练、音乐基础、时尚品牌推广与传播、人物形象、镜前展示、剧本分析与创作、中外服装史、艺术概论等。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工艺美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山西地域文化及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具备现代设计思想和工艺美术职业操守和道德,掌握工艺美术领域中漆艺、陶瓷、纤维、彩塑、壁画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达到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能胜任在工艺美术及文化、教育等相关领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产品设计、创作、运营、管理等工作。
02
专业特色
基于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传统和现代手工艺的价值和特性,兼顾设计与制作,充分体现个性与创意,强调工艺造作的人文意义和社会功用。追求因地制宜、精而合宜的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艺术创新。专业设立漆艺、陶瓷、染织、彩塑、壁画、文物保护技术等工作室,构建了工艺美术课程群,实行工作室和选课制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立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国内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以项目驱动为导向、产学研融合协同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同时积极服务社会和企业,在工艺美术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起到了示范和带动发展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03
主要课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泥塑基础、陶瓷成型工艺、漆艺基础、手工纺织印染工艺、现代陶艺创作、纤维材料再造与应用、漆画制作、传统彩塑与壁画等。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 画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判断与人文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山西地域文化及当今绘画艺术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绘画专业基础理论与绘画技法,在此基础之上对绘画语言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能在艺术专业领域的相关机构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教学、研究工作,以及能够从事文化艺术品市场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02
专业特色
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强大的优势资源,围绕山西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以及山西省美协等单位联合举行课程工作营,形成美术专业的特色,培养具有优秀实践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03
主要课程
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国画技法、油画技法、山水画临摹、山水画创作、花鸟画创作、人物画创作、具象写实油画创作、表现性油画创作等。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数字媒体艺术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山西地域文化及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探索“文理工艺”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范式 ,以“数媒+文物”“数媒+工业”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服务山西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人文+艺术+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人才。
02
专业特色
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强大的理工学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优势,通过与山西博物院、雅昌文化集团、平遥国际电影节等平台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构建以“文物数字化”、“工业虚拟仿真”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与输出平台。
03
主要课程
动态图形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角色造型、故事创作、新媒体设计编排、设计心理学、影像表达、数字交互基础、交互界面设计等。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和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抓住太原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契机,顺应“新文科”和“新工科”建设要求,立足山西地域文化与艺术遗产资源优势,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环境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对地域文化与传统营建思想进行创新发展并应用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能在相关设计公司、研究机构及院校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等类型的设计、教学、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或利用专业特长进行自主创业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教学科研成绩优异。本专业在传统民居与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传统聚落与历史街区活化、晋作家具研究与创新设计等领域成就卓著。2021年环境设计专业获批山西省一流专业。
03
主要课程
环境设计手绘表现、环境设计制图与测绘、建筑学基础、材料工艺与预算、环境设计数字化技术、空间形态研究与模型制作、古建筑形制与装折、公共空间设计、家具专题设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等。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具备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高等院校以及自主创新创业方面从事品牌形象推广、包装设计、印刷与出版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信息设计及新媒体设计和研究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战场开展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在地域文化遗产与视觉设计的融合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同时,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专业赛事,成果丰硕。
03
主要课程
字体设计、数字媒介设计基础、设计编排、插图设计、信息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广告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思政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文化艺术修养。具备扎实地音乐表演专业理论知识与表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艺术专业领域的相关机构、各类学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组织、运营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一专多能”、“注重实践”强化“OBE教育理念”为导向,注重学生音乐表演综合能力的塑造,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将课程教学与表演技能融合,将学科教学与岗位需求融合。
03
主要课程
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专业课、合奏课、重奏课。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现状,正确掌握文物保护与修复所必需的艺术、历史、材料、文物鉴赏等学科基础知识和修复操作,能够在文博行业、社会文化部门、相关企业等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管理与利用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教学科研成绩优异。本专业在彩塑壁画类文物的科技保护、古代书画保护与修复、古陶瓷保护与修复、文物虚拟修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03
主要课程
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基础、文物保护概论、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存环境、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古代书画保护与修复、古籍保护与修复、壁画文物保护与修复等。
04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面向行业人才需求、服务区域建设为定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解决水的开采、输配、处理、收集与再生利用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胜任设计与规划、施工与建设、运营与管理、技术与设备研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通过毕业后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或学习深造,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和成就:
1.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良好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有意愿并有能力为社会服务;
2.较好地适应于本领域的不同岗位,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技术或管理骨干、专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成为用人单位的主要技术力量;
3.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表现出良好的跨专业团队协调、组织能力和跨文化差异的沟通、交流能力;
4.具有应用现代技术,综合考虑相关法律、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系统分析和解决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 主动拓展和更新知识,通过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具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注册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的相应职业能力。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办学60余年,作为山西省优势专业及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面向全国、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双师型”课程团队建设和“行业专家进课堂”着力打造专业核心课程;面对学生能力培养达成的新挑战,坚持“重创新、强实践”教育理念,凸显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03
主要课程
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工艺设备基础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
0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在实际应用领域中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和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数学建模、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根据金融和人工智能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计划强化了金融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化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结构更合理。
03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
0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大数据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的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02
专业特色
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培养计划强化了数学与信息的结合,数学与工程计算的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数学来加强基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来体现特色。
03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Java程序设计、高性能计算导论、机器学习基础、Python与数据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统计学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统计学素养、掌握现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工具处理和分析数据的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初步了解经济学与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具有较强的统计建模、统计计算与分析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02
专业特色
为了顺应现代社会对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数学、统计学所需知识的同时,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开设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类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统计类建模竞赛,尽早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升学、就业做好知识储备。
03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统计软件及应用。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完成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微纳机电、微光机电、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和行业骨干。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1331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构建面向新型特色医疗、道路交通、煤矿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03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微纳加工技术、微纳机电系统及其应用。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经18年的探索和实践,数次修订培养方案,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加强课程与实验室建设。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该专业在校学生约500人,已培养毕业生约1200人。本专业具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学科支撑。专业现有包括国家优青、海归博士等高水平师资45名,专业发展潜力大,培养体制完善。利用山西省光电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发挥学院科研团队的平台优势,实施“凌云创新实践基地”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反转、混合、案列等课堂教学形式。建设光电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测控技术与新型传感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分布式光纤传感检测平台等学生实践教学平台群,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服务本科教学。
02
专业特色
以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支撑平台,通过激光技术、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通信技术和光信息技术方向,紧紧围绕光波动理论和光量子理论实现通识数理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光电理论和技术基础,构建理论基础、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培养目标;通过科教产协同、师生协同、跨学科协同和国际化协同平台,实现具有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评价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科优势,实现具有深厚物理基础的光电信息人才培养。
03
核心课程
光学、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信息光学、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原理、现代光学测试技术等。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契合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电子信息综合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从事通信工程相关领域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研究方法,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的高水平创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优势为:科教融合,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群;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全过程、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新工科”理念,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本专业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现代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移动通信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测控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智能测控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智能传感、智能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智能仪器设计基础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技术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检测以及测试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工程实践中体现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行业相关企业胜任产品研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为面向硅基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器件测试、微纳光机电系统集成、集成电路封装工艺优化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是可显著提升集成电路水平的“新工科”专业。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EDA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物理学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瞄准“强基计划”拔尖人才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系统掌握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精密测量物理前沿科技的优秀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相关的科研、教育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在信息产业、光学工程等领域从事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物理学、信息科学、材料、光电等相关领域储备强基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化学科交叉和理工融合,发挥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同发展的优势,培养物理学特别是精密测量领域的优秀人才。试验班采取小班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研究式教学,建立国际联培,提供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科奖学金覆盖率达60%以上;采用“3+1+4”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建立导师培养制度,保研率达60%以上。
03
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H、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A、激光原理、固体物理、物理学专业实验、激光光谱学、精密测量物理前沿导论等。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且系统掌握物理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精密测量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电子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本专业学生可在物理学及电子信息类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02
专业特色
秉承“求实”办学传统,弘扬“创新”科学精神,坚持“以理明智,以工践行”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科交叉和理工融合,注重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发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同发展的优势,建立了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育人体系,实现了地方院校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立足山西省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培养精密测量领域的物理类人才,为地方高校创办高水平应用物理学专业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03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与物理、固体物理、原子物理、计算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信号与系统、精密激光光谱学研究前沿。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量子信息科学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的原理、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并能在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量子信息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量子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与开发。本专业学生可在量子信息科学及物理学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02
专业特色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立足山西省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秉承“求实”办学传统,弘扬“创新”科学精神,强化学科交叉和理工融合,发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同发展的优势,建立了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育人体系,培养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人才,为地方高校创办高水平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03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量子计算、量子光学、量子通信导论、量子信息论基础、精密激光光谱学研究前沿、精密测量物理前沿导论、量子信息物理导论。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器械产业,坚持“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强,能运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理论及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解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既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在(1)生物力学与人体防护与康复;(2)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3)生物信息与医用生物技术;(4)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02
专业特色
结合健康中国战略人才需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生物材料、生物信息与检测三个模块,对课程培养计划进行个性化设计,拓展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医工交叉结合能力。
03
核心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力学基础、生物力学、康复工程、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材料制备及研究方法、数学电子技术、生物信息学。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
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方法,能够在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组织、工程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或能进入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毕业生五年后能够理解和解决制药工程实践问题,并能够独立开展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一般可成为制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骨干、技术中坚或中层管理人才。
02
专业特色
根据医药大健康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计划强化了药物制备、药物检验、药物制剂、药物分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两个模块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结构更合理。
03
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工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英语专业(含英日、英俄方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学校发展和办学定位,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扎实外语语言能力,良好人文素养,能够胜任国际合作交流、教育科研、工程科技、国别文化研究等领域工作的双语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02
专业特色
强调“英语+工程”复合,充分体现理工校本特色,强化“英日”、“英俄”双语特色,培养学生“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创新实践教学,依托实践基地与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具有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教师发展平台。
03
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国际政治导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综合日/俄语、日/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04
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法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秉持立德树人和德法兼修理念,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坚持遵循法学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太原理工大学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主动适应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双碳+法律”、“文博+法律”的特色培养模式,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以及促进文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专业法律服务,着力建设成为体现山西经济特色最明显、结合山西产业发展最直接、服务山西法治建设最紧密的国内一流特色法学。
03
核心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职业伦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
01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代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政职业道德,具备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管理能力以及调研、决策、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并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重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实现对于管理理论、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培养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做动态调整,更新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标准科学,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始终,特色突出,育人效果显著。
03
核心课程
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组织学、公共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三双”,即“双语”、“双文化”和“双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外语(英语及第二外语)基础,具有中外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人才,能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工作,并具备向高层次国际汉语研究方向发展的潜能。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跨学科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特色。
03
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教专业英语、第二外语(法、德、日、俄、西任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国际汉语教育引论、国际汉语课堂管理。
04
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
0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在实际应用领域中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和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数学建模、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02
专业特色
根据金融和人工智能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计划强化了金融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化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结构更合理。
03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
0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大数据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的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02
专业特色
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培养计划强化了数学与信息的结合,数学与工程计算的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数学来加强基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来体现特色。
03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Java程序设计、高性能计算导论、机器学习基础、Python与数据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统计学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统计学素养、掌握现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工具处理和分析数据的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初步了解经济学与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具有较强的统计建模、统计计算与分析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02
专业特色
为了顺应现代社会对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数学、统计学所需知识的同时,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开设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类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统计类建模竞赛,尽早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升学、就业做好知识储备。
03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统计软件及应用。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完成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微纳机电、微光机电、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和行业骨干。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1331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构建面向新型特色医疗、道路交通、煤矿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03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微纳加工技术、微纳机电系统及其应用。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经18年的探索和实践,数次修订培养方案,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加强课程与实验室建设。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该专业在校学生约500人,已培养毕业生约1200人。本专业具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学科支撑。专业现有包括国家优青、海归博士等高水平师资45名,专业发展潜力大,培养体制完善。利用山西省光电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发挥学院科研团队的平台优势,实施“凌云创新实践基地”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反转、混合、案列等课堂教学形式。建设光电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测控技术与新型传感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分布式光纤传感检测平台等学生实践教学平台群,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服务本科教学。
02
专业特色
以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支撑平台,通过激光技术、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通信技术和光信息技术方向,紧紧围绕光波动理论和光量子理论实现通识数理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光电理论和技术基础,构建理论基础、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培养目标;通过科教产协同、师生协同、跨学科协同和国际化协同平台,实现具有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评价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科优势,实现具有深厚物理基础的光电信息人才培养。
03
核心课程
光学、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信息光学、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原理、现代光学测试技术等。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契合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电子信息综合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从事通信工程相关领域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研究方法,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的高水平创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优势为:科教融合,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群;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全过程、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新工科”理念,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本专业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现代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移动通信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测控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智能测控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智能传感、智能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2
专业特色
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智能仪器设计基础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技术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检测以及测试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工程实践中体现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行业相关企业胜任产品研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为面向硅基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器件测试、微纳光机电系统集成、集成电路封装工艺优化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是可显著提升集成电路水平的“新工科”专业。
03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EDA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等。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物理学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瞄准“强基计划”拔尖人才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系统掌握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精密测量物理前沿科技的优秀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相关的科研、教育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在信息产业、光学工程等领域从事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物理学、信息科学、材料、光电等相关领域储备强基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化学科交叉和理工融合,发挥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同发展的优势,培养物理学特别是精密测量领域的优秀人才。试验班采取小班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研究式教学,建立国际联培,提供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科奖学金覆盖率达60%以上;采用“3+1+4”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建立导师培养制度,保研率达60%以上。
03
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H、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A、激光原理、固体物理、物理学专业实验、激光光谱学、精密测量物理前沿导论等。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且系统掌握物理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精密测量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电子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本专业学生可在物理学及电子信息类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02
专业特色
秉承“求实”办学传统,弘扬“创新”科学精神,坚持“以理明智,以工践行”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科交叉和理工融合,注重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发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同发展的优势,建立了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育人体系,实现了地方院校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立足山西省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培养精密测量领域的物理类人才,为地方高校创办高水平应用物理学专业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03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与物理、固体物理、原子物理、计算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信号与系统、精密激光光谱学研究前沿。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量子信息科学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的原理、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并能在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量子信息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量子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与开发。本专业学生可在量子信息科学及物理学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02
专业特色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立足山西省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秉承“求实”办学传统,弘扬“创新”科学精神,强化学科交叉和理工融合,发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同发展的优势,建立了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育人体系,培养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人才,为地方高校创办高水平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03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量子计算、量子光学、量子通信导论、量子信息论基础、精密激光光谱学研究前沿、精密测量物理前沿导论、量子信息物理导论。
04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器械产业,坚持“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强,能运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理论及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解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既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在(1)生物力学与人体防护与康复;(2)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3)生物信息与医用生物技术;(4)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02
专业特色
结合健康中国战略人才需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生物材料、生物信息与检测三个模块,对课程培养计划进行个性化设计,拓展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医工交叉结合能力。
03
核心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力学基础、生物力学、康复工程、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材料制备及研究方法、数学电子技术、生物信息学。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
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方法,能够在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组织、工程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或能进入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毕业生五年后能够理解和解决制药工程实践问题,并能够独立开展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一般可成为制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骨干、技术中坚或中层管理人才。
02
专业特色
根据医药大健康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计划强化了药物制备、药物检验、药物制剂、药物分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两个模块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结构更合理。
03
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工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
04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英语专业(含英日、英俄方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学校发展和办学定位,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扎实外语语言能力,良好人文素养,能够胜任国际合作交流、教育科研、工程科技、国别文化研究等领域工作的双语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02
专业特色
强调“英语+工程”复合,充分体现理工校本特色,强化“英日”、“英俄”双语特色,培养学生“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创新实践教学,依托实践基地与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具有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教师发展平台。
03
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国际政治导论、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综合日/俄语、日/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04
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法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秉持立德树人和德法兼修理念,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坚持遵循法学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太原理工大学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主动适应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双碳+法律”、“文博+法律”的特色培养模式,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以及促进文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专业法律服务,着力建设成为体现山西经济特色最明显、结合山西产业发展最直接、服务山西法治建设最紧密的国内一流特色法学。
03
核心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职业伦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
01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代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政职业道德,具备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管理能力以及调研、决策、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并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重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实现对于管理理论、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培养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做动态调整,更新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标准科学,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始终,特色突出,育人效果显著。
03
核心课程
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组织学、公共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04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三双”,即“双语”、“双文化”和“双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外语(英语及第二外语)基础,具有中外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人才,能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工作,并具备向高层次国际汉语研究方向发展的潜能。
0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跨学科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特色。
03
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教专业英语、第二外语(法、德、日、俄、西任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国际汉语教育引论、国际汉语课堂管理。
04
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招生工作办公室
202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