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5年免试招收 台湾地区学生招生简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4年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生招生简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年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生招生简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依据学测成绩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9日
一 、学校简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江西省南昌市,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老八所”之一、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重点建设高校。
在校生规模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2700余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0余项。连续10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名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共获7金18银45铜。其中,2022年国赛获得2金3银9铜,金奖数位列全国师范类院校第一名;2023年国赛再次获得2金5银6铜,金奖数连续两年全国师范类院校并列第一:2024年再次赢得2枚金奖、2枚银奖和7枚铜奖的辉煌战绩。连续12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成绩蝉联全省高校第一。近3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共获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银奖1项,铜奖5项,实现了“挑战杯”黑科技专项国家级赛上零的突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239位。
现有60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14个普教师范专业、11个职教师范专业。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设计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进入前50%。
现有教职工1875人,专任教师149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5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40余人次。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智库研究基地1个、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28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50项;获批发明专利168项。
学校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承担了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提高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岗位培训等项目,截至目前,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160余期,培训职教师资近2万人次。1985年设立职业教育研究所。1985年创刊《职教论坛》,连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9年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典型经验交流;2022年,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奖项——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江西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2024〕23号)精神,我校2025年根据当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以下简称学测)成绩,招收符合相关条件的台湾应届高中毕业生,欢迎台湾优秀学子报考。
二、报名条件
1、具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所持证件均需在有效期内)的2025届台湾高中毕业生;
2、参加当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且在语文、英文、数学A/数学B三门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3、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三、招生人数与招生专业
我校2025年台湾地区免试生招生人数为10人。
招收台湾学生的专业类目录如下表,申请人可以在我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选择6个专业作为志愿。
序号 |
专业名称 |
类别 |
科类 |
学制 |
1 |
汉语言文学 |
普通类 |
文史类 |
4 |
2 |
历史学 |
普通类 |
文史类 |
4 |
3 |
广告学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4 |
旅游管理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5 |
酒店管理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6 |
学前教育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7 |
小学教育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8 |
会计学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9 |
财务管理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10 |
电子商务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11 |
教育技术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3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4 |
物理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7 |
人工智能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8 |
化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7 |
应用化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6 |
涂料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8 |
数字经济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1 |
机械电子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2 |
智能感知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4 |
生物科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5 |
生物制药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6 |
药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7 |
药物制剂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8 |
制药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29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30 |
金属材料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31 |
材料化学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32 |
土木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33 |
智能建造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3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四、报名方式
(一)报名时间:2025年3月1日至31日。
(二)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考生须将以下材料原件扫描件(除“免冠证件照”外,其他材料要求PDF或图片格式,务必确保清晰)上传至报名系统,不需要寄送纸质材料。
(三)注意事项
1.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2.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
3.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4.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审核及考核
(一)审核阶段
2025年4月1日至5月14日,学校组织审核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
审核期间,学校会根据报名材料的审核情况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考生应及时关注审核过程,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
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学校将通知通过审核的考生参加考核。考核时间安排在2025年4月16日至5月10日期间,考核具体方式、时间及地点根据报名审核情况确定后另行通知。
六、录取
(一)录取安排
学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和考核成绩,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择优录取。考生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数学A 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
学校于2025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二)征集志愿安排
如2025年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学校将安排一次征集志愿进行补录。5月20日前,发布征集志愿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要求,考生于5月21日至31日期间进行报名。首轮已报名的考生无需重新注册,填报志愿、提交的报名材料及要求与之前首轮报名一致。6月1日至20日期间开展审核、考核及录取工作,6月21日将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在系统中公布,考生须于6月21日至25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三)录取办法
我校根据考生的台湾地区“学测”成绩,结合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审核,统一办理录取手续,并将所有录取名单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在网上实施电子注册。
七、新生报到
(一)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二)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体检标准严格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相关要求执行。
(三)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
八、培养与管理
(一)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培养与管理。学生应当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位证书。
九、入学及费用
(一)新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新生入学通知书》报到,入学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新生入学通知书》上的规定为准。
(二)新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住宿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大陆学生相同。
十、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邮编:330038
联系人:招生就业工作处:赵老师 电话:86-791-83831310
校港澳台办公室:夏老师 电话 86-791-83821825
招生网址: http://zsjy.jxstnu.edu.cn/
本简章内容如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规定不一致时,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4日
一、学校概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也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拥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2个(化学、材料学),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潜力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省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现有61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和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9个(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3项。获批教育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33项,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
现有教职工1776人,其中专任教师1488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大国·工匠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省“双千计划”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8人、“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各子项目入选者”46人(含“井冈学者”12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等)、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5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江西省能工巧匠)1人、省青年科学家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10人、省教学名师6人、省模范教师5人、省金牌研究生导师1人、省金牌教授1人、省金牌青年教师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9人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39人次。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4.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现有在校生2.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6327人,研究生2599人。近五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88项,2022年我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39位。连续6届12年获1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23年国家级一等奖获奖数量蝉联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总排名第十六位。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各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级以上奖项50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项目大赛等各类竞赛、奖学金推报活动和志愿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28项,省级以上奖项134项。获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3金11银3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获省高校唯一一枚国赛“先进集体奖”,在全省大赛中获41金43银65铜,连续8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省高校前列。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智库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2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48项;获批发明专利160项。学校编辑出版《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三种学术期刊。《职教论坛》连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2014、2017、2020版);2014、2017、2020年被评为“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4、2017年、2020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8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为学校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出重点贡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地方文化研究》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版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学校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每年举办“汉语桥”等夏(冬)令营和国际汉语文化交流活动,为加强国际中文教育与中摩人文交流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进修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2024〕4号)精神,我校2024年根据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成绩,招收符合相关条件的台湾应届高中毕业生,欢迎台湾优秀学子报考。
二、报名条件
1、具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所持证件均需在有效期内)的2024届台湾高中毕业生;
2、参加当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在语文、英文、数学A/数学B三门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3、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三、招生人数与招生专业
我校2024年台湾地区免试生招生人数为10人。
招收台湾学生的专业类目录如下表,申请人可以在我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选择6个专业作为志愿。
序号 |
专业名称 |
类别 |
科类 |
学制 |
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普通类 |
文史类 |
4 |
2 |
历史学(师范) |
普通类 |
文史类 |
4 |
3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普通类 |
文史类 |
4 |
4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5 |
学前教育(师范) |
普通类 |
文史类 |
4 |
6 |
英语(师范)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7 |
会计学(含职教师范) |
普通类 |
文理兼类 |
4 |
8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9 |
物理学(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0 |
应用化学(含职教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1 |
化学(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职教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3 |
制药工程(含职教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4 |
食品科学与工程(含职教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5 |
生物科学(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16 |
土木工程(含职教师范) |
普通类 |
理工农医类 |
4 |
四、报名方式
(一)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1日。
(二)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和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考生须将以下材料原件扫描件(除“免冠证件照”外,其他材料要求PDF或图片格式,务必确保清晰)上传至报名系统,不需要寄送纸质材料。
(三)注意事项
1.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2.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
3.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4.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审核及考核
(一)审核阶段
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学校组织审核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
审核期间,学校会根据报名材料的审核情况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考生应及时关注审核过程,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
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学校将通知通过审核的考生参加考核。考核时间安排在2024年4月16日至5月10日期间,考核具体方式、时间及地点根据报名审核情况确定后另行通知。
六、录取
(一)录取安排
学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和考核成绩,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择优录取。考生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数学A 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
学校于2024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二)征集志愿安排
如2024年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学校将安排一次征集志愿进行补录。5月20日前,发布征集志愿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要求,考生于5月21日至31日期间进行报名。首轮已报名的考生无需重新注册,填报志愿、提交的报名材料及要求与之前首轮报名一致。6月1日至20日期间开展审核、考核及录取工作,6月21日将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在系统中公布,考生须于6月21日至25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三)录取办法
我校根据考生的台湾地区“学测”成绩,结合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审核,统一办理录取手续,并将所有录取名单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在网上实施电子注册。
七、新生报到
(一)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二)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体检标准严格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相关要求执行。
(三)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
八、培养与管理
(一)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培养与管理。学生应当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位证书。
九、入学及费用
(一)新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新生入学通知书》报到,入学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新生入学通知书》上的规定为准。
(二)新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住宿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大陆学生相同。
十、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邮编:330038
联系人:招生就业工作处:赵老师 电话86-791- 83831310
校港澳台办公室:陈老师 电话 86-791-83821825
招生网址: http://zsjy.jxstn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jxstnu.edu.cn/
本简章内容如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规定不一致时,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0年6月12日
一、学校概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于英雄城南昌,办学起始于1952年,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全国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学校设有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Scimago世界机构学术排名中,我校在全球5637所研究机构和高校中列第588位,在全国高校中列第118位,在江西省高校中列第2位;在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名中,我校列第228位,在江西省高校中列第8位;2019年3月ESI大学排行榜公布,我校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学校已列入江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也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设有77个本科专业,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原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现新增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教育学)。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3项(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3人,专任教师1349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00人,硕士生导师555人。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2.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707人,研究生1167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284项。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蚊所未吻——青蒿驱蚊产品”创业团队在全国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江西摘得唯一一个金奖。
学校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7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学校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目前,有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合作办学。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选派本校教师到国(境)外进修、访学、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大学学习交流。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教育。2016年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每年举办孔子学院优秀学生来我校夏令营学习与文化交流活动。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阿富汗、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加纳、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贝宁、刚果、埃塞俄比亚等三十多个欧亚非国家的100多名国际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 [2020]1号)精神,我校2020年根据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成绩,招收符合相关条件的台湾高中毕业生,欢迎台湾优秀学子报考。
二、报名条件
1、具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所持证件均需在有效期内)的2020届台湾高中毕业生;
2、参加当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3、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三、招生人数与招生专业
我校2020年台湾地区免试生招生人数视申请者的人数和水平确定。
招收台湾学生的专业类目录见“附件1”,申请人可以在我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选择3个专业作为志愿。
四、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1、凡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表并将有关材料于7月15日前寄送至我校招生办公室,信封正面请注明“2020年台湾高中毕业生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寄出恕不退还。
申请材料包含: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年台湾地区免试生申请表(见附件2);
(2)台湾地区居民身份证影印本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即“台胞证”)影印本;
(3)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考生成绩通知单”影印本(注:学测成绩通知单要影印完整,其中左下角有学测“报名序号”);
(4)所在高中学生证影印本;
(5)其它能够体现申请者能力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等)影印本。
(6)个人陈述(可包含个人兴趣爱好、大学学习生活设想、未来职业理想、选择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理由等,800字以内,须由本人签名)。
(7)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见附件3)。
2、选拔程序:
我校不收取任何申请、面试费用。
(1)资格审查:学校在汇总考生的纸质申请材料后报教育部考试中心核实确认,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果另行通知。
(2)我校组织专家组对初审通过的考生进行视频面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申请人需交验台湾居民居住证原件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原件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学测成绩通知单原件。
五、录取原则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台湾地区“学测”成绩和远程视频面试情况,结合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经教育部考试中心确认“学测”成绩后,我校将拟录取名单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审核,审核合格后,由该办公室统一办理所有台湾学生入学录取手续,并将所有录取名单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在网上实施电子注册,我校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六、入学及费用
1、新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新生入学通知书》报到,入学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新生入学通知书》上的规定为准。
2、新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住宿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内地学生相同。
七、联系方式(报名材料邮寄地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邮编:330038
联系人:招生就业工作处:蔡老师 电话86-791- 83831310
校港澳台办公室:陈瑟老师 电话 86-791-83819018
招生网址: http://zsjy.jxstn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jxstnu.edu.cn/
本简章内容如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规定不一致时,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19年4月10日
一、学校概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于英雄城南昌,办学起始于1952年,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全国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学校设有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Scimago世界机构学术排名中,我校在全球5637所研究机构和高校中列第588位,在全国高校中列第118位,在江西省高校中列第2位;在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名中,我校列第228位,在江西省高校中列第8位;2019年3月ESI大学排行榜公布,我校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学校已列入江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也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设有77个本科专业,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原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现新增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教育学)。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3项(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3人,专任教师1349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00人,硕士生导师555人。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2.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707人,研究生1167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284项。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蚊所未吻——青蒿驱蚊产品”创业团队在全国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江西摘得唯一一个金奖。
学校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7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与英国、美国、芬兰、瑞士、丹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印度、韩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本科学历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选派本校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大学学习交流。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孔子学院。目前有来自于加纳、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贝宁、赤道几内亚等十多个国家的40多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 [2019]6号)精神,我校2019年根据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成绩,招收符合相关条件的台湾高中毕业生,欢迎台湾优秀学子报考。
二、报名条件
1.持有效的台湾居民身份证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2.参加台湾地区2019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何一科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含均标)的高中毕业生。
三、招生人数与招生专业
我校2019年台湾地区免试生招生人数视申请者的人数和水平确定。
招收台湾学生的专业类目录见“附件1”,申请人可以在我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选择3个专业作为志愿。
四、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1、凡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表并将有关材料于4月30日前寄送至我校招生办公室,信封正面请注明“2019年台湾高中毕业生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寄出恕不退还。
申请材料包含: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台湾地区免试生申请表(见附件2);
(2)台湾地区居民身份证影印本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即“台胞证”)影印本;
(3)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考生成绩通知单”影印本(注:学测成绩通知单要影印完整,其中左下角有学测“报名序号”);
(4)所在高中学生证影印本;
(5)其它能够体现申请者能力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等)影印本。
(6)个人陈述(可包含个人兴趣爱好、大学学习生活设想、未来职业理想、选择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理由等,800字以内,须由本人签名)。
2、选拔程序:
我校不收取任何申请、面试费用。
(1)资格审查:学校在汇总考生的纸质申请材料后报教育部考试中心核实确认,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果另行通知。
(2)我校组织专家组对初审通过的考生进行面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申请人需交验台湾居民居住证原件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原件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学测成绩通知单原件。赴我校参加面试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五、录取原则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台湾地区“学测”成绩和面试情况,结合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经教育部考试中心确认“学测”成绩后,我校将拟录取名单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审核,审核合格后,由该办公室统一办理所有台湾学生入学录取手续,并将所有录取名单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在网上实施电子注册,我校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六、入学及费用
1、新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新生入学通知书》报到,入学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新生入学通知书》上的规定为准。
2、新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住宿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内地学生相同。
七、联系方式(报名材料邮寄地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589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角洲校区)招生就业处
邮编:330038
联系人:招生就业处: 电话86-791-83835961
校港澳台办公室:全红老师 电话 86-791-83819018
招生网址: http://zsjy.jxstn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jxstnu.edu.cn/
资料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也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
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江西省管高校。
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
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体育学],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会计硕士)。拥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1个(化学),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现有65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2项,获批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76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5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人1738人;其中专任教师145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7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6人。享受国家级、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大国·工匠、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241人次。
办学条件 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59.18亩,校舍建筑面积70.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994.09万元,纸质图书274.6万册。建有校内教学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9个。其中,文科综合、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及金工实训中心等4个为校级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旅游管理教学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 共培养了13.3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校生规模2.8万余人,其中专科生831人、本科生26156人、研究生2118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研究生及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121项,2021年我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60位。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连续六年位于江西省前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度高涨,每年学生参与数都超过总学生数一半以上。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1金8银2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在全省大赛中获17金27银24铜,连续6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江西省高校前列。获评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41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一轮(2015—2018)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的专业4个、第二的专业6个、第三的专业9个、第四的专业10个,排名前四的专业占到71%。
科学研究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0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获批发明专利131项。学校编辑出版《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三种学术期刊。《职教论坛》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2014、2017版、2020版)、2020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7版、2020版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社科院期刊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案例选编》,2021年获得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荣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刊物之一。《职教论坛》“继续教育”栏目2020年分别荣获“江西省2020年度期刊优秀栏目”,华东地区“优秀栏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为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2018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地方文化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职教基地 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截止2022年4月底,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117期,培训职教师资12532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人文交流,2016年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每年开展“汉语桥”夏令营来华交流学习和在线人文交流活动。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进修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
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按照“十四五”时期“一个核心任务、两大趋势、三大建设、四大提升行动、五个更显色”的发展思路,即围绕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一核心任务,把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两大趋势,推进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资源配置更优化三大建设,实施交叉融合、创新培育、强化团队、探索引领四大提升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更显师范本色、科学研究更显应用特色、社会服务更显教育担当角色、文化传承创新更显红色基因底色、对外交流合作更显双向开放成色,开启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新征程,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再作新贡献。
资料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