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贵州省贵阳市
遵义医科大学(ZunyiMedicalUniversity)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遵义医科大学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遵义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遵义医科大学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遵义医科大学2023年全国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遵义医科大学2023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6日
一、学校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前身为大连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整体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并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和珠海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82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362万余册。下设教学院系28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82所,其他类型实习教学基地70个。
学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同时拥有全省医学院校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6个,贵州省重点学科10个,贵州省国内(区域)一流学科(群)4个。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4‰、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5‰、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实现大幅增比进位,其中,2个学科排名贵州同类学科第一。
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本科生2.6万余人。开设本科专业34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一流专业占比76.47%。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2023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有国家级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2018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2023年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14项,占贵州省立项总数的10.54%,立项数位列全省第一;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15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省级学科竞赛奖项770项,其中一等奖115项。相继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口腔医学、药学、医学美容“卓越班”,全力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2万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2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中国科协人才托举计划2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共6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在岗省委重点联系专家、省委联系专家33人,二级教授29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
现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8项,其中,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114篇。
学校5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8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4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49个,其中,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意大利维罗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30余所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推进协同育人。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等国际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共派出7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务川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选派4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各直属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人才和医疗资源优势结对帮扶大方县人民医院、三都县人民医院、关岭县人民医院等,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积极贡献遵医力量。
立足新征程,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为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1. 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秀。
2.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3. 考生参加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语文、数学(数学A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4.专业报考限制说明: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和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能报考医学类专业。
(二)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为2025年3月1日至31日。
(三)报名方式及材料提交
请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并上传以下个人证件和材料。
1.《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扫描件,《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应在 5 月 1 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2.《台湾居民身份证》扫描件;
3.报考当年(即公元2025年)的台湾地区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考生成绩通知单扫描件(含学测报名序号或准考证号)、成绩公证认证扫描件;
4.自荐信,字数1000字以上;
5.高中学生证或毕业证(往届)、中学成绩证明、获奖证明等材料扫描件;
6.诚信承诺书(系统内下载);
7.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系统内下载);
8.身体健康证明书扫描件(报名前一个月内在当地公立医院或内地二甲以上医院检查均可):(1)常规身体健康检查(其中应包含视力检查,排除色盲、色弱等眼部疾病);(2)X光胸部透视检查;(3)肝功化验报告;
9.当地警察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10.免冠证件照(格式:JPG,大小不超过100K,尺寸小于等于480(宽度)*720(高度)像素,且宽度<高度,白底无边框)。
注:我校不单独收取报名材料。
三、审核及录取
(一)资格审核
审核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5月14日。学校将对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并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并再次审核。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录取
1.资料审核合格考生,我校将根据其学测考试科目成绩、综合素质及所填志愿择优录取。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满足时,学校将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及各专业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整。
2.学校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参加征集志愿及后续录取工作。我校将对各阶段拟录取结果进行网上公示。一旦考生确认个人录取结果后,我校将在7月下旬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
3.对于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和专业要求、建议执行(详见招生专业目录附表)。
四、招生专业和计划
2025年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共计10人,学校将根据实际生源情况进行分专业录取,最终录取专业以公示结果及录取通知书为准。招生专业目录见附表。
五、收费标准
(一)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详见招生目录,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二)住宿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六、入学审查复核
新生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入校后三个月内,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核复查,凡不符合报名录取条件、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专业要求或弄虚作假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七、奖助学金
台湾地区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教育部、贵州省以及遵义医科大学校内各类奖助学金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八、学历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遵义医科大学毕业、授位相关管理规定者,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九、 联系方式
学校本科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
邮政编码:563000
联系(监督)电话:+86(0)851-28609366
传 真:+86(0)851-28204408
咨询电话:+86(0)851-28204791、28205801
电子邮箱:zyyxyzsbgs@163.com
学校网址:https://www.zmu.edu.cn/
招办网址:https://zyzb.zmu.edu.cn/
十、其他
本《简章》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为准,本《简章》由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招生办负责解释。
《遵义医科大学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专业目录》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6月14日
一、学校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7年的大连医学院,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整体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并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6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和珠海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82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346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外科学家陈荣殿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2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8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中国科协人才托举计划2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共6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7人,省管专家(Ⅱ类)37人,二级教授30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
现有本科专业34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一流专业占比76.47%。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201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2018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2020年开设南山班,全力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为引领的全类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高质量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2020年在全国定向医学生培养10周年工作会议上主旨发言(全国仅4所高校),2021年作为全国唯一典型高校在教育部“办实事 见实效”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成为贵州的标杆和全国的示范典型。2022年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97项,占全省立项总数的10.19%;2022年至2023年8月,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70项,优秀奖35项;省部级一等奖145项,二等奖283项,三等奖445项,优秀奖37项,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同时拥有全省医学院校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4个学科门类。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6个,贵州省重点学科10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是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5个大幅实现增比进位,其中,2个学科排名贵州第一。2020年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0—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均入围前50%。近年来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果”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9项,其中,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114篇。
各附属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8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4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53个(含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3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推进协同育人;与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国智慧教育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立遵义教育与卫生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共派出7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选派4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遵医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积极承担和参与了贵州、湖北和广东等省内外疫情防控工作,多人获国家级、省级抗疫先进表彰,为抗疫斗争做出积极贡献。
立足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立足“一体两翼六中心”的战略布局,深化内涵建设,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二、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为学历教育)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以下简称全国联招):
1.港澳地区考生,具有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②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
2.台湾地区考生,具有①《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和②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3.华侨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即2022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即2019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也可参加报名。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三、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1日至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
四、报名方式、考试和志愿填报
采用网上报名和报名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港澳台考生实行网上报名确认,华侨考生实行现场报名确认。
考生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进行网上报名和填报志愿(网址:http://www.eeagd.edu.cn/lzks/)。具体情况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以下称:联招办)公布的《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五、录取原则
(一)考生须参加全国联招考试,且达到联招办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学校将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即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择优录取,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满足时,学校将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及各专业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整。对总分低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做退档处理。
(二)对于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和专业要求、建议执行(详见招生专业目录附表)。
六、招生专业和计划
2024年学校面向华侨港澳台招生计划5人,学校将根据实际生源情况进行分专业录取,最终录取专业以公示结果及录取通知书为准。招生专业目录见附表。
七、收费标准
(一)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详见招生目录,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二)住宿费标准:华侨港澳台学生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八、入学复查及体检
新生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入校后三个月内,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核复查,凡不符合报名录取条件、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专业要求或弄虚作假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九、奖助学金
华侨港澳台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教育部、贵州省以及遵义医科大学校内各类奖助学金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十、学历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遵义医科大学毕业、授位相关管理规定者,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十一、 联系方式
学校本科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
邮政编码:563000
联系(监督)电话:+86(0)851-28609366
传 真:+86(0)851-28204408
咨询电话:+86(0)851-28204791、28205801
电子邮箱:zyyxyzsbgs@163.com
学校网址:https://www.zmu.edu.cn/
招办网址:https://zyzb.zmu.edu.cn/
十二、其他
本《简章》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为准,本《简章》由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招生办负责解释。
附表:
《遵义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专业目录》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2日
一、学校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7年的大连医学院,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整体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并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6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和珠海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82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346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外科学家陈荣殿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2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8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中国科协人才托举计划2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共6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7人,省管专家(Ⅱ类)37人,二级教授30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
现有本科专业34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一流专业占比76.47%。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201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2018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2020年开设南山班,全力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为引领的全类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高质量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2020年在全国定向医学生培养10周年工作会议上主旨发言(全国仅4所高校),2021年作为全国唯一典型高校在教育部“办实事 见实效”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成为贵州的标杆和全国的示范典型。2022年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97项,占全省立项总数的10.19%;2022年至2023年8月,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70项,优秀奖35项;省部级一等奖145项,二等奖283项,三等奖445项,优秀奖37项,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同时拥有全省医学院校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4个学科门类。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6个,贵州省重点学科10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是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5个大幅实现增比进位,其中,2个学科排名贵州第一。2020年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0—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均入围前50%。近年来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果”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9项,其中,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114篇。
各附属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8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4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53个(含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3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推进协同育人;与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国智慧教育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立遵义教育与卫生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共派出7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选派4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遵医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积极承担和参与了贵州、湖北和广东等省内外疫情防控工作,多人获国家级、省级抗疫先进表彰,为抗疫斗争做出积极贡献。
立足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立足“一体两翼六中心”的战略布局,深化内涵建设,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1. 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秀。
2.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3. 考生参加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4.专业报考限制说明: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和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能报考医学类专业。
(二)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31日。
(三)报名方式及材料提交
请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并上传以下个人证件和材料。
1.《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扫描件,《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应在 5 月 1 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2.《台湾居民身份证》扫描件;
3.台湾地区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考生成绩通知单扫描件(含学测报名序号或准考证号)、成绩公证认证扫描件;
4.自荐信,字数1000字以上;
5.高中学生证或毕业证(往届)、中学成绩证明、获奖证明等材料扫描件;
6.诚信承诺书(系统内下载);
7.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系统内下载);
8.身体健康证明书扫描件(报名前一个月内在当地公立医院或内地二甲以上医院检查均可):(1)常规身体健康检查(其中应包含视力检查,排除色盲、色弱等眼部疾病);(2)X光胸部透视检查;(3)肝功化验报告;
9.当地警察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10.免冠证件照(格式:JPG,大小不超过100K,尺寸小于等于480(宽度)*720(高度)像素,且宽度<高度,白底无边框)。
注:我校不单独收取报名材料。
三、审核及录取
(一)资格审核
审核时间为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学校将对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并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并再次审核。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录取
1.资料审核合格,我校将根据报考学生的学测考试科目成绩及专业志愿择优录取,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满足时,学校将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及各专业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整。
2.学校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参加征集志愿及后续录取工作。我校将对各阶段拟录取结果进行网上公示。一旦考生确认个人录取结果后,我校将在7月下旬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
3.对于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和专业要求、建议执行(详见招生专业目录附表)。
四、招生专业和计划
2024年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共计10人,学校将根据实际生源情况进行分专业录取,最终录取专业以公示结果及录取通知书为准。招生专业目录见附表。
五、收费标准
(一)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详见招生目录,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二)住宿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六、入学审查复核
新生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入校后三个月内,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核复查,凡不符合报名录取条件、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专业要求或弄虚作假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七、奖助学金
台湾地区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教育部、贵州省以及遵义医科大学校内各类奖助学金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八、学历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遵义医科大学毕业、授位相关管理规定者,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九、 联系方式
学校本科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
邮政编码:563000
联系(监督)电话:+86(0)851-28609366
传 真:+86(0)851-28204408
咨询电话:+86(0)851-28204791、28205801
电子邮箱:zyyxyzsbgs@163.com
学校网址:https://www.zmu.edu.cn/
招办网址:https://zyzb.zmu.edu.cn/
十、其他
本《简章》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为准,本《简章》由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招生办负责解释。
附表:
《遵义医科大学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专业目录》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6月12日
一、学校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15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Ⅱ类共29人,二级教授26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185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
76年的本科教育、66年的硕士培养和2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名医学人才。现有本科专业33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1981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起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4个学科门类。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医学学科。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39位,首次跻身排名前50%。
“十三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2022年度贵州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
学校各附属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25个,其中,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学校附属医院是贵州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脏移植资质的三甲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也是贵州省首家中国“微笑列车”行动A级合作医院。
二、报名条件六、招生专业和计划
2023年学校面向华侨港澳台招生计划5人,学校将根据实际生源情况进行分专业录取,最终录取专业以公示结果及录取通知书为准。招生专业目录见附表。
七、收费标准本《简章》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为准,本《简章》由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招生办负责解释。
附表:
《遵义医科大学2023年全国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专业目录》
注:对于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和以上专业要求、建议执行。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1月13日
一、学校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现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3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6余万人。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4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25个,其中,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
附属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省目前规模最大的以肿瘤为特色的公立综合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附属口腔医院是我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分中心。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级、省部级各类优秀人才2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省管专家(Ⅰ类)6人,省管专家(Ⅱ类)30人,二级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82人,185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人才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遵义市、珠海市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推动高水平高校对口帮扶贵州高校和加大科技和智力援黔力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6个国(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务实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1. 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秀。三、审核及录取
(一)资格审核
审核时间为2023年4月1日至5月14日。学校将对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并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并再次审核。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四、招生专业和计划
2023年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共计10人,学校将根据实际生源情况进行分专业录取,最终录取专业以公示结果及录取通知书为准。招生专业目录见附表。
五、收费标准
(一)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详见招生目录,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二)住宿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六、入学审查复核
新生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入校后三个月内,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核复查,凡不符合报名录取条件、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专业要求或弄虚作假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七、奖助学金
台湾地区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教育部、贵州省以及遵义医科大学校内各类奖助学金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八、学历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遵义医科大学毕业、授位相关管理规定者,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九、 联系方式
学校本科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十、其他
本《简章》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有关政策为准,本《简章》由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招生办负责解释。
附表:
《遵义医科大学2023年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专业目录》
资料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15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实体藏书204万余册,电子馆藏133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10559人,其中正高485人,副高1219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6人,省管专家(Ⅱ类)30人,二级教授26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140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
现有本科专业32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开设南山班,全力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为引领的全类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1981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起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4个学科门类。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医学学科;2018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是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药学进入全国前40%,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均进入全国前50%,25个专业进入2021软科中国最好专业榜单,附属医院12个学科进入2020年度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前100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8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
学校各附属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25个,其中,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学校附属医院是贵州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方向)建设单位。以穿支皮瓣技术、颈椎微创技术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消化道内镜早癌筛查、神经内镜等技术在西南处于领先水平,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脏移植资质的三甲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也是贵州省首家中国“微笑列车”行动A级合作医院。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浙江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协同育人;与茅台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2015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贵州-东盟医学教育学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国智慧教育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立遵义教育与卫生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原遵义教育与卫生干部学院),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74年的本科教育、66年的硕士培养和2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名医学人才,分布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共派出5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担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选派6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助力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推动遵义率先实现全省整市脱贫,为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贡献了遵医力量。学校附属医院八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大方县人民医院建设,精准帮扶大方县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的高度肯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承担和参与了贵州、湖北和广东三省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抗疫人数达6200余人次,3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荣誉称号,共有22人、7个集体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表彰,1名同志获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立足“一体两翼六中心”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改革,着力凝聚高水平人才团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核心竞争力,奋力推进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遵义医科大学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