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angzhou University

center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江苏省南京市


  扬州大学(Yangzhou University),简称“扬大”,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25年 - 2021年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扬州大学2018年华侨港澳台学生本科招生简章

    揚州大學2011年免試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招生简章

    返回頂部

    扬州大学2018年华侨港澳台学生本科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18年3月9日


    一、学校介绍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国际学生2000人。目前扬州大学的28个学院开设有120个本科专业,24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含方向)和70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含方向),具有招收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员工5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学校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研究院等。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58万多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58.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7亿元,图书馆藏书412.8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45个国家(地区)的2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二、报考指南

    1.报名条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相当于中学六年级),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办公室(以下简称联招办)规定的下列报名条件之一的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方可报名:

    ①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②台湾地区考生,持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③华侨考生必须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4年(截至报名时间结束止)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即按一年计算,无须连续居住。年的计算规则为:自然年,或每年报名时间截止日的过去一年。两年中累计住满18个月不可直接视作两年计算,需每年单独计算。出国留学和因公出国工作不能视为定居)。

    报名时考生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取得在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取得居留权的时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定居在尚未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华侨,须先由同我国和华侨定居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办理居留权认证,再到我国驻第三国的使(领)馆办理认证。

    考生所持证件必须在有效期限之内,每年全国联招报名结束后,由各考区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对考生身份信息进行查验并提供华侨考生的出入境记录,凡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律不准参加考试,也不退还报考费。

    2.报名方式、时间:2018年联合招生报名采用网上预报名、现场正式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可登录联招办网站(网址:http://www.gatzs.com.cn/),按联招办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报名,并通过该网站查询成绩及录取情况。

    三、入学考试

    1.根据联招办的规定,考试科目为:

    文史类各专业的考试科目: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理工农医类各专业的考试科目: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考试时间:2018年5月19日、5月20日。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生需于2018年5月中旬来我校参加术科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填报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具体考试时间及地点可于2018年4月1日至30日致电+86-514-87978286垂询。

    3.台湾考生申请大陆高校免试入学资格为:具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参加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高中毕业生。

    四、招生计划

    根据联招办有关要求,我校2018年计划通过联招考试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26人。

    五、录取

    按联招办规定的时间进行录取。参加联招考试的考生,当其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身体健康,填报我校志愿,且联招考试成绩不低于联招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控制分时,我校予以择优录取。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六、入学与身体检查

    1.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报到时间以《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为准。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新生入校后,我校将核查其入学资格,并进行身体检查。凡不符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报名条件或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对身体条件不符合入学要求者,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它专业。

    七、收费标准

    被录取的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时,应缴纳学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同专业学生标准一致。

    八、其它

    1.学生可选择与同专业内地(祖国大陆)学生同住或入住海外学生公寓,按相应标准缴纳住宿费。申请与同专业内地(祖国大陆)学生同住者,需于2018年7月30前与sytong@yzu.edu.cn取得联系,商情同住事宜,否则将统一安排至海外学生公寓。(双人间25-27.5元/天)

    2.学生在校期间,按教育部及我校有关规定管理。寒暑假可自费离境探亲访友。

    3.学生在校学习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暂行规定》,学生可免修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修完规定课程、修满学分即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校授予其相应学位。

    4.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应返回原居住地。

    5.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

    6.若教育部及联招办2018年的相关规定有变化,以新规定为准。

    九、联系方式

    扬州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

    联系人:童苏阳老师

    电话:86-514-87978286

    地址: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学校网址:http://www.yzu.edu.cn

    学院网址:http://coe.yzu.edu.cn

    返回頂部

    揚州大學2011年免試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11年5月20日


    根據《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依據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函【2011】18號)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简章。

    一、報名條件:

    符合以下申請條件之一的台灣高中畢業生可向我校提交申請:

    1、在台灣參加“學測”考試,成績達到頂標級、前標級的台灣高中畢業生。

    2、在大陆舉辦的台商子弟(女)學校,其高中畢業生在台灣參加“學測”考試,成績達均標級。

    二、招生專業及要求:

    1、專業及名額

    申請者可在公布的招生專業目錄中選擇五個專業作為專業志願,招生專業目錄詳見“內地(祖國大陆)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gatzs.com.cn/gatpz/)上“2011年內地招收港澳台地區本科生第二批次高校简章彙總”中所公布的《揚州大學2011年招生專業》。

    招生名額視具體生源情況而定。

    2、要求

    (1)报考外語類專業須口試成績符合要求。

    (2)護理學專業只招女生。

    (3)所有專業的身體健康狀況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以及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執行。

    新生入學時,我校將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對新生進行資格審查和身體複查,發現有不符合錄取條件的將視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專業直至退回生源所在地。

    3、學費及保險

    我校嚴格執行江蘇省物價局核定的學費標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需要購買醫療保險,費用自理。

    專業

    學費(元/學年)

    物價文號

    一般專業

    4600

    蘇價費[2000]165號

    農林類

    2500

    藝術

    6800

    三、申請報名:

    1、申請時間:2011年5月15日至2011年5月30日。

    2、申請方式:申請學生可下載《揚州大學2011年免試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申請表》(見附件),填寫完整後與台灣地區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考生成績通知單以及身份證等材料的掃描件於2011年5月30日前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我校招生電子郵箱(xqyao@yzu.edu.cn),郵件主題請注明“台灣地區考生免試申請”。(我辦收到郵件後會立即回複,如未收到回複,請再次發送或致電海外教育學院。)

    四、資格審核及面試:

    1、我校將對報名考生進行資格審核,並於6月5日前茬我校本科招生網及海外教育學院網站(招辦網址:;海外教育學院網址:http://coe.yzu.edu.cn)公布審核結果,通過資格審核的考生須參加我校組織的面試。請廣大報名考生屆時關注,我校不再以其他方式通知申請者本人。

    2、面試安排:面試時間2011年6月中旬,具體面試安排請6月初登陸我校招生網及海外教育學院網站(招辦網址:;海外教育學院網址:http://coe.yzu.edu.cn) 查詢。面試地點設茬揚州大學。

    五、錄取

    面試後我校將根據申請人的“學測”成績和面試情況,擇優錄取。報我校招生領導小組批准後,合格學生由我校招生辦公室負責辦理錄取手續。並報送中國普通高校聯合招生辦公室等有關部門備案。

    六、聯系方式:

    揚州大學招生辦公室

    地址:揚州市大學南路88號 郵政編碼:225009

    電話:(86-514)87971276/87971626

    傳真:(86-514)87971276/87991362

    揚州大學招生網:

    揚州大學海外教育學院:http://coe.yzu.edu.cn

    揚州大學主頁:http://www.yzu.edu.cn

    七、本简章由揚州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如有未盡事宜,我校招生辦公室將會茬揚州大學本科招生網公布,請注意查看。

    附件:

    揚州大學2011年免試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表

    姓名(中文)

    性 別

    貼照片

    姓名(英文)

    出生日期

    身份證號碼

    臺胞證號碼

    現就讀學校

    出 生 地

    通 訊 地 址

    聯繫電話(含區號)

    移動電話

    電 子 郵 件

    傳真號碼

    聯繫人、位址及電話

    內地親友通訊位址及電話

    選報志願(按優先級填寫)

    第一志願

    第二志願

    第三志願

    第四志願

    第五志願

    中學教育情況

    開始時間

    終止時間

    受教育程度(例如高中)

    申請人簽名: 填表日期:

    備註:

    1. 中學階段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興趣特長的證明材料

    2. 個人陳述 (字數控制在1000字之內。請另行附頁)

    3. 該申請表、上述材料、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中學成績證明、身份證件(臺胞證、身份證、學生證)等掃描件于2011年6月1日之前發送至到揚州大學海外教育學院:xqyao@yzu.edu.cn

    4. 請如實填寫本表,否則將取消免試申請和錄取資格。



36 10/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扬州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0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62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9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等11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高。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6个、二期项目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2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临床医学及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和国家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施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品牌化建设与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院一品”,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学校混合教学改革案例入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学习白皮书》,连续六次捧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多次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捧得“优胜杯”,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700多人,医护人员20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4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教学名师入选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5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基地)5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7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8.2亿多元,共有1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续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重大招标项目,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十三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项(第一完成单位5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全覆盖”;获得部省级自然科学类成果奖116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一等奖14项,人文社科类部省级成果奖74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一等奖16项。


  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智库建设,1项成果转化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多项成果获国务院和江苏省领导批示。获得700万元资助的《扬州通史》编撰工作顺利推进。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有校企联盟950多个,省级校地研发平台32个,校外科技推广基地380多个,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已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格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省级表彰。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项目和平台,先后与56个国家(地区)的283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4个,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40项。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划,海外学生2400多人,生源国80多个,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4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建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获评“全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连续被评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党委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校园占地面积6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63.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9亿元,图书馆藏书490.52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等荣誉。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梦想开启新征程。扬州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作出的“优化组合、转型化合”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坚苦自立”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聚焦一流,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资料来源:扬州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12月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大学 - 校徽


image

扬州大学2018年华侨港澳台学生本科招生简章

揚州大學2011年免試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招生简章

官網鏈接


    院校官网

     扬州大学


    招生信息

     扬州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就业信息

     扬州大学-就业信息网


    历年分数

     扬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扬州大学-招生计划


    院系设置

     扬州大学-院系简介


    院系设置

     扬州大学-学科专业


    奖/助学金

     扬州大学-奖/助学金


    院校地址

     荷花池校区: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瘦西湖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四望亭路180号

     文汇路校区:江苏省扬州市甘泉街道文昌中路567号

     江阳路北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江阳中路136号

     江阳路南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江阳中路131号

     扬子津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


    招生办公室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扬州大学招生办公室


    招生咨询电话

     0514-87990685 | 0514-87990230


    招生咨询邮箱

     ydzb@yzu.edu.cn


    招生咨询其他方式

     微信公众号:扬大招办


    全景 校园展示

     360°实景 / 720°全景 校园浏览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扬州大学
外文名
Yangzhou University
简    称
扬大(YZU)
创办时间
1902年
创办人
张謇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省部共建高校
省属重点大学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111计划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主管部门
江苏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姚冠新、校长:焦新安
专职院士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外籍院士2人
本科专业
125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0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3个(含培育1个)
院系设置
29个二级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
校    训
坚苦自立
校    歌
《扬州大学校歌》
校庆日
5月19日
地    址
荷花池校区: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瘦西湖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四望亭路180号
文汇路校区:江苏省扬州市甘泉街道文昌中路567号
江阳路北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江阳中路136号
江阳路南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江阳中路131号
扬子津校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
院校代码
11117
主要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6项(截至2021年7月)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截至2019年6月)
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8项(“十二五”以来,截至2019年6月)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截至2016年3月)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
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截至2019年6月)
国家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截至2019年6月)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4年)
占地面积
6000 亩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 流金岁月

「 坚苦自立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4月28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4月28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