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6月5日
一、学校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杭州。学校创始于1953年6月,时名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设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本科专业34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0余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
二、报名时间、地点、填报志愿和考试
遵照《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执行,报名时间、地点、填报志愿和考试相关情况,请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联合招生”网站获取详尽信息:
(一)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联合招生”网站:http://eea.gd.gov.cn/lhzs/index.html
(二)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http://www.gatzs.com.cn/
(三)考生报考各专业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四)考生可以登录2024年联合招生管理系统(考生端)查询我校相关信息:http://www.eeagd.edu.cn/lzks/。
三、招生专业
专业号 |
计划类别 |
专业国标 |
专业名称 |
科类 |
学制 |
1 |
普通类 |
100501 |
中医学 |
理工类 |
5 |
2 |
普通类 |
100502 |
针灸推拿学 |
理工类 |
5 |
3 |
普通类 |
100201 |
临床医学 |
理工类 |
5 |
4 |
普通类 |
100401 |
预防医学 |
理工类 |
5 |
5 |
普通类 |
100301 |
口腔医学 |
理工类 |
5 |
6 |
普通类 |
100207 |
儿科学 |
理工类 |
5 |
7 |
普通类 |
100203 |
医学影像学 |
理工类 |
5 |
8 |
普通类 |
071001 |
生物科学 |
理工类 |
4 |
9 |
普通类 |
101008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理工类 |
4 |
10 |
普通类 |
100801 |
中药学 |
理工类 |
4 |
11 |
普通类 |
100701 |
药学 |
理工类 |
4 |
12 |
普通类 |
101101 |
护理学 |
理工类 |
4 |
13 |
普通类 |
101102 |
助产学 |
理工类 |
4 |
14 |
普通类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理工类 |
4 |
15 |
普通类 |
101001 |
医学检验技术 |
理工类 |
4 |
16 |
普通类 |
101007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理工类 |
4 |
17 |
普通类 |
080711 |
医学信息工程 |
理工类 |
4 |
18 |
普通类 |
101002 |
医学实验技术 |
理工类 |
4 |
19 |
普通类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理工类 |
4 |
20 |
普通类 |
120410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理工类 |
4 |
21 |
普通类 |
101003 |
医学影像技术 |
理工类 |
4 |
22 |
普通类 |
100510 |
中医康复学 |
理工类 |
5 |
23 |
普通类 |
100402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理工类 |
4 |
24 |
普通类 |
100513 |
中医骨伤科学 |
理工类 |
5 |
25 |
普通类 |
100601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理工类 |
5 |
26 |
普通类 |
100806 |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
理工类 |
4 |
27 |
普通类 |
08091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类 |
4 |
28 |
普通类 |
100501 |
中医学 |
文史类 |
5 |
29 |
普通类 |
100502 |
针灸推拿学 |
文史类 |
5 |
30 |
普通类 |
101101 |
护理学 |
文史类 |
4 |
31 |
普通类 |
120410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文史类 |
4 |
32 |
普通类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史类 |
4 |
(备注:除中药学、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6个专业4年均在富春校区就读外,其余专业第一学年在富春校区就读。)
四、招生批次、计划
2024年我校计划通过联合招生考生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5名,其中文史类计划2名,理工类计划3名,每个专业录取最多不超过3人。在本科批次录取,无预科计划。
五、录取办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规定进行录取。正式录取考生由我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六、学费标准
被录取的华侨港澳台学生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一致。
七、入学及在校管理
(一)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报到时间以《录取通知书》上规定时间为准。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二)新生入校后,我校将统一组织入学资格复查与体检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和我校有关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三)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至少有效期一年。
(四)学生在学校规定修学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规定的,授予相应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
(五)可申请国家为港澳台学生设立的专项奖学金。
八、学校招办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滨文校区)
邮编:310053
咨询电话:86-571-86613520。
本科招生网址:https://zsb.zcmu.edu.cn。
上述内容如有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招生政策不一致,以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资料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学历留学生700余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5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等医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2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8个专业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曾先后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前列,其中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综合通过率连续3年全国第一。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倡导“求真、求实”的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资料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
浙江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海洋大学 | 温州医科大学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 | 台州学院 |
温州大学 | 丽水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 | 嘉兴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中国计量大学 |
浙江万里学院 | 浙江科技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 | 宁波大学 |
浙江传媒学院 | 浙江树人学院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浙江音乐学院 |
西湖大学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温州肯恩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