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上海市
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简称“上体”,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上海体育大学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上海体育大学202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上海体育大学2024年保送录取有关优秀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运动员)招生简章
上海体育大学2024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9日
一、学校简介
上海体育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名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建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原为国家体委直属高校,2001年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以来,入选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202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学校现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学校于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已形成以体育学为主干,高水平交叉融合理学、医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和第二批专业学位评估中,学校“体育学”和“体育”专业学位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获得A+最高等级。现有本科专业24个。其中,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市级24门,基本覆盖我校所有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体育、医学技术、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600人。教师队伍中多人荣获“东方学者”、“浦江人才”等,入选“曙光计划”、“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表彰。教师队伍中包含世界冠军、运动健将,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
二、招生专业计划与学测成绩要求
招生计划5名,实际各专业招生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专业要求进行调整。
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当年学测成绩要求 |
备注 |
体育类 |
040201 |
体育教育 |
四年 |
语文、数学、英文 任一科达到均标级 |
数学(数学A或数学B) 体育比赛获奖证书 (经我校审核通过) |
普通类 |
050301 |
新闻学 |
四年 |
语文、数学、英文 三科均达到均标级 |
数学(数学A或数学B) |
040206 |
运动康复 |
四年 |
|||
120212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四年 |
备注:学校招生专业(类)尚未确定,最终录取的招生专业(类)名称以学校正式寄送的《录取通知书》为准。
三、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考生应在5月1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2025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审核及考核
(一)审核阶段
审核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4月30日。
报考我校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须在系统内提供本人高中阶段体育比赛最佳获奖证书扫描件。
若证书为外文版本,请附上经认证翻译公司翻译并加盖公章的中文翻译件。请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与原文保持一致。同时,提交文件清晰,以便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考核时间为2025年5月1日至5月14日。
我校对通过审核的考生进行考核。具体要求另行通知。请务必保持电话和邮箱畅通,以便及时接收并回复通知。
五、录取
(一)录取原则
我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和考核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按照招生简章择优录取。
(二)录取安排
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三)征集志愿安排
1.若我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
2.首轮未被录取的考生于5月21日至31日期间进行报名。首轮已报名的考生无需重新注册,填报志愿、提交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即可。
3.我校于6月1日至20日期间开展审核、考核及录取工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4.考生须于6月21日至25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六、其他说明
1.我校于8月份发放录取通知书。
2.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专业学生相同。以2025年上海体育大学招生章程为准。
3.新生入学后,我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4.本招生简章由我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若上级部门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七、监督机制
我校考试招生全程接受我校纪委监督。监督电话:86-21-65508317。
八、联系方式
名称:上海体育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话:86-21-65506886
传真:86-21-65506175
网址:bkzs.sus.edu.cn
电邮:zb@sus.edu.cn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8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4日
一、学校简介
上海体育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名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建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原为国家体委直属高校,2001年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以来,入选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202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学校现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学校于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已形成以体育学为主干,高水平交叉融合理学、医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和第二批专业学位评估中,学校“体育学”和“体育”专业学位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获得A+最高等级。现有本科专业24个。其中,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市级24门,基本覆盖我校所有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体育、医学技术、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600人。教师队伍中多人荣获“东方学者”、“浦江人才”等,入选“曙光计划”、“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表彰。教师队伍中包含世界冠军、运动健将,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
二、保送条件
品行良好,热爱体育,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澳门教育部门关于澳门保送生条件,高中阶段各学年成绩优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考核方式与录取原则
凡符合保送条件的考生,须在报名及推荐期内,通过保送生推荐系统,按要求填写报名资料。我校采用资料审核和综合素质能力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考生面试成绩,结合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和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择优录取。
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须在保送生推荐系统内上传本人的高中阶段最佳体育比赛获奖证书及其它证明自己体育特长和优势的相关资料。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
四、招生专业与计划
澳门保送生总招生计划为5名,招生专业计划视生源情况调整。
序号 |
院系名称 |
招生专业 |
专业限制 |
学制 |
1 |
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文理兼收 |
4年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文理兼收 |
4年 |
3 |
运动健康学院 |
运动康复 |
理科 |
4年 |
4 |
经济管理学院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文理兼收 |
4年 |
备注:学校招生专业(类)尚未确定,最终录取的招生专业(类)名称以学校正式寄送的《录取通知书》为准。
五、其他
1.本招生简章由我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若教育部、澳门教育部门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2.被录取的学生与内地学生同住。学费和住宿费与内地同专业(类)学生收费标准一致。
六、联系方式
名称:上海体育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话:86-21-65506886
传真:86-21-65506175
网址:bkzs.sus.edu.cn
电邮:zb@sus.edu.cn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8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8日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保送录取有关优秀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运动员)的通知》(教学厅〔2020〕2号)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简章。
一、保送条件
对完成内地(祖国大陆)高考或全国联招报名,且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运动员)予以保送录取:
1.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等5项比赛中任意一项比赛并获奖的学生。
2.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亚洲夏季运动会、亚洲冬季运动会、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三名的运动员。
二、资格审核
1.符合第一项资格条件的学生提供内地(祖国大陆)高考或全国联招报名表、参赛及获奖材料,由我校招生部门审核,必要时将请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助查询。
2.符合第二项资格条件的运动员提供内地(祖国大陆)高考或全国联招报名表、参赛及获奖材料,由我校招生部门审核。涉及国内赛事及称号的必要时将请国家体育总局复核,涉及亚洲或世界赛事的必要时将请国家体育总局协助查询。
三、保送程序
1.我校参照保送招收内地(祖国大陆)学生的程序和要求,对符合上述两类条件的学生(运动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拟保送录取名单,并在本校招生网公示。
2.对于拟保送录取且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我校将与考生所在地省级招办联系办理录取手续;对于拟保送录取且参加全国联招报名的考生,我校将与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联系办理录取手续。
四、办理要求
符合以上资格条件的考生请于4月30日前将内地(祖国大陆)高考或全国联招报名表、参赛及获奖材料扫描后发至我办电子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优秀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运动员)保送(考生姓名)。报名材料投递成功以我办电子邮箱的回复为准。
我校将组织专家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考生须确保报名材料真实性,一旦发现弄虚作假,一律取消保送资格,并通报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处理。
五、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5名,实际各专业招生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专业要求进行调整。
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制 |
体育类 |
040201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普通类 |
050301 |
新闻学 |
四年 |
040206 |
运动康复 |
四年 |
|
120212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四年 |
六、其他说明
1.学校于8月份发放录取通知书。
2.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专业学生相同。以2024年上海体育大学招生章程为准。
3.新生入学后,我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4.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学校等有新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
5.本招生简章由上海体育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七、监督机制
我校考试招生全程接受我校纪委监督。监督电话:86-21-65508317。
八、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政编码:200438
联系电话:86-21-65506886
联系传真:86-21-65506175
电子邮箱:zb@sus.edu.cn
咨询QQ:1241027700
招生网址:bkzs.sus.edu.cn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22日
一、招生专业与计划
招生计划5名,实际各专业招生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专业要求进行调整。最终招生计划以联招办公布为准。
类别 |
科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制 |
体育类 |
文史类 |
040201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普通类 |
文史类 |
050301 |
新闻学 |
四年 |
040206 |
运动康复 |
四年 |
||
120212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四年 |
二、招生对象与要求
1.考生须符合2024年报名条件,并按《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和资格审核等。
2.考生须参加2024年全国联招考试和志愿填报。
3.报考我校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须于4月30日前将《体育类专业报名表》(见附件)、本人最好运动成绩的体育比赛获奖证书及其它证明自己体育特长的相关材料扫描后发至我办电子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2024年联招体育类(考生姓名)。报名材料投递成功以我办电子邮箱的回复为准。
三、考核方式与录取
1.体育类专业:我校根据考生提供的材料,确定体育类专业术科合格名单。术科考核不合格或没有参加术科考核的考生,不得填报我校体育类专业。对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择优录取。
2.普通类专业:对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择优录取。
四、其他说明
1.学校于8月份发放录取通知书。
2.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专业学生相同。以2024年上海体育大学招生章程为准。
3.新生入学后,我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4.若教育部、联招办、学校等有新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
5.本招生简章由上海体育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五、监督机制
我校考试招生全程接受我校纪委监督。监督电话:86-21-65508317。
六、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政编码:200438
联系电话:86-21-65506886
联系传真:86-21-65506175
电子邮箱:zb@sus.edu.cn
咨询QQ:1241027700
招生网址:bkzs.sus.edu.cn
资料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校之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特色型应用研究型高校办学定位,秉持“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己任,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践行“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理念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着力建设竞技体育人才与应用研究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化教师培养基地和体育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基地。努力把学校建成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成为支撑中国体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智慧脑和体育文化传播源。
学校设有杨浦、徐汇2个校区,占地面积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超35万平方米。上海体育学院是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6年),坚持“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针。在近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1等奖1项,二等奖2项。现共有本科专业23个;2019年12月,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共有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新闻传播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下属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所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自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著名学者和著名教练、裁判,包括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国家运动队资深教练等。学校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于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近年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历年来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目前已建成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智库和教学科研基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启动建设。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秘书处设在我校。
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和特色发展,形成了一批独有的标志性成果。率先建成世界唯一的专门以乒乓球为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乒乓球学院,并被国际乒联认定为最高学院级附属培训基地;世界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中国大陆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跻身SCI/SSCI“双学科库”前十,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率先引入国际体育组织立项建设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建成全国首家高校体育主题书店;率先建立体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蕴瑞学苑”。深化“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与国际手联和国际田联分别共建国际手球学院和国际田联特训认证中心;与中国篮协、中国田协、中国羽协、中国体操协会和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分别共建篮球学院、马拉松学院、羽毛球学院、体操学院和铁人三项学院。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中长跑青少年队落户我校。学校和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共建绿地申花上体女子足球队。
上海体育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和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截止到2019年底,学校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学生。学校与卢森堡大公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与美国怀俄明大学在该国共建设立“上体-怀大海外中心”,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合作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体育学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资料来源:上海体育学院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