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上海市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二工大”,成立于1960年,是以工科为主,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双名工程”培养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成员单位。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由主校区和若干个分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近八百亩;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6万余册,电子书275万余种;设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6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共计13124人(其中普通本生10412人、专科生2294人,预科生43人,硕士生293人,留学生82人),夜大(业余)学生7416人;有教职工1119名,其中专任教师818名。
2025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简章
2025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收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3日
一、学校全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二、就读校址:上海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三、层 次:■本科
四、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 ■公办高等学校
五、报名条件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须满足科目达标要求(具体详见“招生专业及科目要求”)。
六、招生计划:10名
七、招生专业及科目要求
序号 |
学院 |
招生专业 |
科目要求 |
1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文、数学B、英文、社会四门科目的学测成绩均达均标级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商务 |
|
4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
5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6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信用管理 |
|
7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投资学 |
|
8 |
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
公共关系学 |
|
9 |
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
英语 |
|
10 |
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
日语 |
|
11 |
数理与统计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国文、数学A、英文、自然四门科目的学测成绩均达均标级 |
12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
13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 |
|
14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15 |
能源与材料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16 |
能源与材料学院 |
材料化学 |
|
17 |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
18 |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
19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
20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保设备工程 |
八、收费标准
学费:科目要求为“国文、数学B、英文、社会四门科目的学测成绩均达均标级”的学费为6500元/年,科目要求为“国文、数学A、英文、自然四门科目的学测成绩均达均标级”的学费为7000元/年,收费依据:沪发改价调[2023]21号。
住宿费:1200元/年(4人间),1050元/年(6人间)[沪价费(2003)56号]、[沪财预(2003)93号]、[沪教委财(2012)118号]
九、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以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十、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 2025 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网址: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 成 绩 招 收 台 湾 高 中 毕业 生 系 统 ( 以下简称“报名系统”,网 址 :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等基本材料。上述材料扫描件务必清晰、完整,材料原件须自行保留,待录取报到后学校将收取材料原件进行核验。
注1:《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须在5月1日前上传至报名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注2: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注3:“报名系统”工作安排如有变动,以“报名系统”公告为准。
十一、材料审核以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 2025 年4月1日至5月14日。
学校将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考生应及时登录“报名系统”查看审核结果。“报名系统”显示材料审核通过的考生应关注学校面试通知。“报名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报名系统”显示材料审核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
经材料审核通过,入围面试的考生,学校将通过“报名系统”及电子邮件通知面试具体事宜。
十二、录取原则
经学校面试合格后,学校根据考生面试成绩,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报名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预录取考生确认录取后,学校将于2025年7月发出正式录取通知书。
十三、入学资格复查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中发现新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将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十四、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1-50217411 021-50214975(工作日8:00—16:00,双休日、节假日除外)
招办邮箱:zsb@sspu.edu.cn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举报电话:50214090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3日
一、 学校全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二、 就读校址:上海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三、 层 次:■本科
四、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 ■公办高等学校
五、 招生计划:5名(文史类2名 理工类3名)
六、招生专业:
序号 |
学院 |
招生专业 |
科类 |
1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史类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商务 |
|
4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
5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6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信用管理 |
|
7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投资学 |
|
8 |
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
公共关系学 |
|
9 |
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
英语 |
|
10 |
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
日语 |
|
11 |
数理与统计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类 |
12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
13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 |
|
14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15 |
能源与材料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16 |
能源与材料学院 |
材料化学 |
|
17 |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
18 |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
19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
20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保设备工程 |
七、收费标准
学费:科类为文史类的学费为6500元/年,科类为理工类的学费为7000元/年,收费依据:沪发改价调[2023]21号。
住宿费:1200元/年(4人间),1050元/年(6人间)[沪价费(2003)56号]、[沪财预(2003)93号]、[沪教委财(2012)118号]
八、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以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九、录取原则
符合报考要求的考生,根据投档分数,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间无级差分。同分情况下,文史类依次按中文、英语、数学成绩高低顺次决定排序,理工类依次按数学、英语、中文成绩高低顺次决定排序。
十、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十一、咨询及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政编码:201209
学校官网:www.sspu.edu.cn
招生办官网:zsb.sspu.edu.cn
咨询电话:021-50217411;50214975
十二、投诉监督电话:021-50214090
资料来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上海“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建有全国首家省级劳模学院“上海劳模学院”。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自行车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中国自行车智能制造中心”等省部级基地平台。“智能制造工厂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予“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称号,并入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案例。
学校有6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电子信息、国际商务、翻译、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艺术)、45个本科专业、20个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共计1344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681人、专科生2125人,预科生47人,硕士生480人,留学生109人),夜大(业余)学生数6859人。现有教职工1129名,其中专任教师838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2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上海高校教学名师4人。
学校人才培养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B类(培育)并曾参与上海高校Ⅳ类高峰学科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II类高原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安排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个高原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0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8个,上海高校全英语规划专业备案项目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30余门,上海高校市级教学团队16个,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104门。近三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213项,共获得奖项73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25项。年均1500余名学生参与市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2020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2名学生分别荣获金牌、铜牌。
学校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东方学者特聘教授5项(含青年)、浦江计划3项、曙光计划7项、扬帆计划12项、启明星计划1项、阳光计划8项、晨光计划17项等人才类项目。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学校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学校科技园获批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TAFE教育集团合作举办昆士兰学院,与美国布劳沃德学院合作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成立蒙妮坦学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与北京联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台北科技大学等两岸多所高校轮流举办“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两岸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学校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中心4万多平方米,工程训练中心2万多平方米。拥有标准实验室47个,实验用房面积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5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书273万余种。学校实行校部(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与材料学院、文理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劳模学院、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等16个二级教学单位。
学校是“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连续8次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学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浦东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传承和发扬“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数据截至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