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民办 本科 所在地 广东省广州市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为广师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全国联招(港澳台华侨招生)录取情况
关于公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录取最低分数线的通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年全国联招(港澳台华侨招生)录取情况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31日
一、学校概况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197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广东省省会、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241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6147种;中文电子图书约165万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565万篇;视音频资源约18.25万小时。
学校设有26个二级教学单位,7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2万余人,研究生2500余人。打造民族学、教育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大学科高峰,ESI工程科学学科全球排名前1%;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9大主要学科门类,有民族学、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中共党史党建学、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交通运输、设计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资格;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500多项、省级奖励1800多项。近五年,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1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4个,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5项。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5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0余人;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遗传承大师等兼职教师1000余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
学校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推进“5G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将数字能力培养和数字素养提升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卓越工程师广师大培养品牌,建设了人工智能交叉应用、信创适配技术等6个微专业;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15+1+1”信创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了广东省教育行业信创适配中心和网络安全靶场与实网攻防演练中心。强化数据治理,推进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打造智慧型教育教学环境,以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坚持“服务产业,引领职教”办学理念和“一个创新,两个转化”发展理念,突出技术性、师范性、民族性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国际化、数字化人才培养优势,构建“技术+师范”发展新格局,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数字素养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职业教育师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奋力建成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技术师范大学。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1.拥护“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2.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考生应在5月1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3.参加2025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学测成绩满足以下条件:
(1)理工类专业报考要求:语文、数学A、英语、自然四科成绩均需达到均标级以上;
(2)文理兼招类专业报考要求:语文、数学A/B、英语、社会(或自然)四科成绩均需达到均标级以上。
4.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专业录取标准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2025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我校招生简章,了解我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审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5月14日。
(一)审核阶段
我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我校将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我校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我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我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我校根据需要增设笔试或面试,考核具体方式、时间及地点由我校另行确定。考生应按高校通知要求参加考核。
四、招生专业
我校根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招生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为5名,各专业招生计划可打通使用,可视生源情况超额录取。招生专业详见下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考试科类 |
学制 |
学费(元/年) |
1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2 |
学前教育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3 |
金融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5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6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8000 |
7 |
网络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注:
1.住宿费:600-1800元/生·年。学费、住宿费如有调整,以省发改委调整后的标准为准。
2.学前教育专业因用人单位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转氨酶异常的考生慎重报考。
五、录取
(一)录取原则
1.我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考生确认后,我校可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征集志愿安排
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或新增招生计划的专业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我校将于5月20日设置征集志愿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要求。
考生于5月21日至31日期间进行报名。首轮已报名的考生无需重新注册,填报志愿、提交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即可。
我校于6月1日至20日期间开展审核、考核及录取工作,6月21日前将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6月21日统一公布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
考生须于6月21日至25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经考生确认后,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六、新生报到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我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符合录取标准的不受限专业。
七、其他
学生在校期间,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 号)进行管理。
报名系统工作安排如有变动,以报名系统公告为准。
八、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38265603、38256659
电子邮箱:zsxsc@gpn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gpnu.edu.cn
招生网址:http://bkzs.gpnu.edu.cn
九、招生工作的监督与申诉
接受纪律监督与申诉的联系部门:纪检监察室
联系人:潘老师
监督电话:020-3825661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
邮编:510665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7月3日
科类 |
招生专业 |
录取人数 |
录取最低分 |
录取最低排位 |
理工类 |
汉语言文学 |
1 |
489 |
2049 |
软件工程 |
2 |
486 |
2090 |
|
文史类 |
汉语言文学 |
2 |
435 |
1579 |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6月8日
经研究并报请教育部同意,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以下简称全国联招)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如下:
一、本科批次
(一)普通类院校(专业):文史类365分、理工类390分(部分院校执行高分线,文史类465分、理工类510分,院校名单详见全国联招管理系统)。
(二)艺术类院校(专业):文史类265分、理工类290分。
(三)体育类院校(专业):文史类265分,理工类290分。
二、预科批次
预科院校:文史类345分、理工类370分(其中,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文史类445分、理工类490分)。
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众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ie10ByFH2752HD0snIME2A)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5日
一、学校概况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197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广东省省会、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设有26个二级教学单位,7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现有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5个广东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坚持“学科建设上水平、服务职教创特色”和“做强新工科、做特新师范、做优新文科、做大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发展思路,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系统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和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构建学校“技术+师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建成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技术师范大学。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1.拥护“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2.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3.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学测成绩满足以下条件:
(1)理工类专业报考要求:语文、数学A、英语、自然四科成绩均需达到均标级以上;
(2)文理兼招类专业报考要求:语文、数学A/B、英语、社会(或自然)四科成绩均需达到均标级以上。
4.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专业录取标准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 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报名系统操作指南和我校招生简章,了解我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审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
我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我校将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我校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应关注我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四、招生专业
我校根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招生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为5名,各专业招生计划可打通使用,可视生源情况超额录取。招生专业详见下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考试科类 | 学制 | 学费(元/年) |
1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2 | 学前教育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3 | 金融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5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6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8000 |
7 | 网络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注:1.住宿费:600-1700元/生·年。学费、住宿费如有调整,以省发改委调整后的标准为准。
2.学前教育专业因用人单位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转氨酶异常的考生慎重报考。
五、录取
(一)录取原则
1.我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经考生确认后,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征集志愿安排
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或新增招生计划的专业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我校将于5月20日设置征集志愿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要求。
考生于5月21日至31日期间进行报名。首轮已报名的考生无需重新注册,填报志愿、提交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即可。
我校于6月1日至20日期间开展审核、考核及录取工作,6月21日前将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6月21日统一公布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
考生须于6月21日至25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经考生确认后,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六、新生报到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我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七、其他
学生在校期间,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 号)进行管理。
学生与祖国大陆学生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我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报名系统工作安排如有变动,以报名系统公告为准。
八、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38265603、38256659
电子邮箱:zsxsc@gpn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gpn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gpnu.edu.cn
九、招生工作的监督与申诉
接受纪律监督与申诉的联系部门:纪检监察室
联系人:潘老师
监督电话:020-3825661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
邮编:510665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19日
招生专业 |
报考科类 |
录取数 |
最低分 |
最低排位 |
汉语言文学 |
文史类 |
2 |
405 |
1993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类 |
1 |
438 |
2055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1 |
436 |
2077 |
汉语言文学 |
理工类 |
1 |
423 |
2212 |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5月5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学校坐落于广东省省会、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615亩。学校于2006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现有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2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学校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7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坚守“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和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
一、报名
(一)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为学历教育注1)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以下简称全国联招):
1.港澳地区考生,具有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②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
2.台湾地区考生,具有①《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和②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3.华侨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注2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注3,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即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注3。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注4、5年内注5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注6,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即2018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注6的,也可参加报名。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6日至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
(三)报名方式
采用网上报名和报名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港澳台考生实行网上报名确认,华侨考生实行现场报名确认。
1.网上报名(包括所有考生)
(1)网报入口: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以下简称报名系统),网址:http://www.eeagd.edu.cn/lzks/。
(2)网报流程:注册——输入报考信息并上传材料——上传照片——缴付报考费(仅限内地考区,550元人民币/人)——预约现场确认时间(仅限华侨考生)——提交报名确认。报考费一旦缴交,恕不退还。
(3)考生应上传个人证件正反面照片,所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均应在有效期内。
(4)考生应提供其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为学历教育)的证明材料。应届高中毕业生须上传毕业中学开具的毕业证明及高一到高三上学期的成绩单正本。往届生须上传高中毕业证书(证明)及高中三年成绩单正本。持国外学历的考生须同时上传我国驻外使(领)馆对其学历证明材料所做的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是否学历教育)。
(5)持港澳地区学历的港澳台考生须在毕业中学所在地报考。
2.网上报名确认(仅限港澳台考生)
港澳台考生实行网上报名确认,由各考区负责确认在本考区考试的港澳台考生报名资格。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确认结果。确认不通过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有关信息并再次提交,逾期不再受理。选择在香港、澳门参加考试且报名确认通过的考生须按报名点要求按时缴交报考费,否则不予参加考试。
3.现场确认报名(仅限华侨考生)
华侨考生实行现场确认报名,由广州报名点(暨南大学)负责。考生在现场确认报名时须向报名点提交以下报名资料,所有提交的资料需为正本,其中应届生毕业证明、成绩单、国外学历及华侨居留权认证书须留下备查。
①与其具有华侨身份父母一方法律关系的证明文书(如考生父母均已离世,需出具考生父母华侨身份证明、死亡证明等相关法律材料);
②由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本人及其父母一方获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时间及两年内实际累计居留时间),或已取得住在国合法居留资格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已取得住在国合法居留资格的连续时间及5年以内实际累计居留时间);
③考生本人及其具有华侨身份父母一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④网报时提交的学历证明材料原件。若定居在尚未与我国建交国家,须出示同我国和其定居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办理的居留权认证,和我国驻第三国的使(领)馆开具的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取得居留权的时间)。
考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到报名点现场确认报名的,须由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报名点同意后方可委托亲属代理确认,确认时应出示考生身份证件、代理人身份证件、考生亲笔签署的委托书及考生报名材料。每位代理人只能为一名考生办理确认手续。
(四)各考区报名确认负责机构及联系方式
1.北京: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政编码:100083,电话010—89193989转1,010—82837212)。
2.上海:上海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民星路465号,邮政编码:200433,电话021—35367070)。
3.福州: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地址:福州市北环中路59号,邮政编码:350003,联系电话0591—86215678)。
4.广州: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邮政编码:510632,电话020—85220130)。
5.香港: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地址:香港九龙新蒲岗爵禄街17号,电话00852—36288787)。
6.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地址:澳门约翰四世大马路7—9号一楼,电话00853—28555533)。
二、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为5名,各专业招生计划可打通使用,可视生源情况超额录取。招生专业详见下表。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专业目录
序号 | 专业名称 | 考试科类 | 学制 | 学费(元/年) |
1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2 | 学前教育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3 | 金融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4 | 物流管理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6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7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8000 |
8 | 网络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注:
1.住宿费:600-1800元/生·年,以实际入住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如有调整,以广东省物价管理部门调整后的标准为准。2.学前教育专业因用人单位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转氨酶异常的考生慎重报考。
三、报名审核
(一)报名结束后,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以下简称联招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华侨考生的出入境记录审核。持内地(祖国大陆)学历的考生信息,由考生毕业中学所在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学历查验。
(二)联招办对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后,在网站公示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公示信息包括考生的姓名、性别、资格类别等。通过报名资格审核并经公示的考生方可参加联招考试。公示后被举报查实资格造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和录取,已参加考试的取消考试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四、考试
(一)考试科目
理工类考试科目为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文史类考试科目为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每科满分为150分,每个考试类别满分为750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理科、文科)考试大纲(第3版)》。
(二)考试时间
项目 日期 | 上午 | 下午 | ||
时间 | 科目 | 时间 | 科目 | |
5月20日 | 09:00—11:30 | 中文 | 13:30—15:30 | 英语 |
5月21日 | 09:00—11:00 | 数学 | 13:00—15:00 | 物理、历史 |
16:00—18:00 | 化学、地理 |
(三)考试地点
全国联招分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和澳门六个考区,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选定考试地点后不得再修改。
(四)答题方式
全国联招考试实行计算机网上辅助阅卷。考生在考试时必须按规定在专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答题,在指定区域外答题不予计分。
(五)其他事项
1.准考证约考前五天起可在报名系统下载打印。
2.受新冠疫情影响,各考区均有相应的疫情防控及考务要求,考生务必留意并遵循所选考区的要求。
五、志愿填报
(一)6月中旬公布考试成绩,6月下旬网上填报志愿。
(二)填报志愿前,考生应在报名系统首页认真阅读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我校基本情况、招生专业、收费标准、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
(三)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考生可填报10所高校本科志愿,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选项。
六、录取
(一)7月初组织录取工作。录取工作实施网上录取,我校只设本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二)我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志愿及本校招生计划,在联招办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按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新生。我校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联招办核准后办理录取手续,向考生寄送加盖本校公章的新生录取通知书。
(三)被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须在当年7月15日至9月30日登录报名系统上传高中毕业证书(证明)及高三下学期的成绩单。高中毕业证书(证明)核验作为入学后新生复查的内容,由我校按规定进行。
七、新生报到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到校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报到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我校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和新生入学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专业。
八、违规处理
在联招报名、考试等环节出现违规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规定处理。
九、其他
(一)考生可在报名系统查询考试成绩和录取情况,下载电子成绩证书。可在“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信息网”(https://www.gatzs.com.cn)上查询有关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及我校信息。
(二)学生在校期间,我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进行管理。学生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我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三)学生修业期满,考试成绩合格,由我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四)具体报名、打印准考证、公布成绩、填报志愿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请留意联招办和报考点公告。联招办地址及联系电话: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69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大楼,86—20—62833628转7。
(五)如因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需调整考试时间或提供核酸检测报告等,具体工作安排或要求另行通知。
十、招生工作的咨询
电话:020-38265603
传真:020-38256659
学校官网:https://www.gpnu.edu.cn/
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s://zs.gpnu.edu.cn/
十一、招生工作监督与申诉
接受纪律监督与申诉的联系部门:纪检监察室
联系人:曾老师
监督电话:020-382654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
邮编:510665
注释:
注1:须在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高级中等学校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非学历教育经历不符合报名条件。
注2:指连续的两个自然年内。
注3:1个月按30天计算,不少于18个月即不少于540天。
注4:一般情况下,具有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者,在遵守当地法律前提下,无须每年签证,可以凭权证多次自由出入居住国,也没有时间限制,不用去移民局更新或者延长手续。而合法居留资格,则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满后必须到移民局办理延长手续才可以继续居留。居留期限是判断是否为长期居留权或永久居留权的主要依据。如“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签证是10年有效期签证,应属于合法居留资格。
注5:指连续的五个自然年内。
注6:1个月按30天计算,不少于30个月即不少于900天。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6日
一、学校概况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单位,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会计、机械、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7000多人;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6个,文科类专业36个;师范类专业32个;建有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7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不改初心,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精神,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为使命担当,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1.拥护“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2.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3.参加2022年台湾学测,且成绩达到均标等级以上。
4.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专业录取标准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2022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进行报名(htps://www.gatzs.com.cn/z/tw/)。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志愿服务、获奖证书、个人成绩单等)。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报名系统操作指南和我校招生简章,了解我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审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2年4月1日至5月14日。
我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我校将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并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 。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应关注我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招生专业
我校根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招生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为5名,各专业招生计划可打通使用,可视生源情况超额录取。招生专业详见下表。
依据“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专业目录
序号 |
专业名称 |
考试科类 |
学制 |
学费(元/年) |
1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2 |
学前教育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3 |
金融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4 |
物流管理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理兼招 |
4年 |
5050 |
6 |
应用统计学 |
文理兼招 |
4年 |
5710 |
7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8000 |
8 |
网络工程 |
理工类 |
4年 |
5710 |
注:
1.住宿费:500-1700元/生·年。学费、住宿费如有调整,以省发改委调整后的标准为准。2.学前教育专业因用人单位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转氨酶异常的考生慎重报考。3.录取要求详见录取原则要求。
三、录取
(一)录取原则
我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理工类:数学A、语文、英文、自然
文史类:语文、数学B、英文、社会
注:所有科目考试成绩均需达到均标级以上。
(二)录取安排
我校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一名考生限录一个专业。我校将于2022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将于5月15日统一公布拟录取名单。生源情况较好的专业将适当增加招生计划。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经考生确认后,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三)征集志愿安排
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或新增招生计划的专业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我校将于5月20日设置征集志愿招生专目录和招生要求。
考生于5月21日至31日期间进行报名。首轮已报名的考生无需重新注册,填报志愿、提交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即可。
我校于6月1日至20日期间开展审核、考核及录取工作,6月21日前将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6月21日统一公布征集志愿拟录取名单。
考生须于6月21日至25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经考生确认后,我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新生报到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我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五、其他
学生在校期间,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 号)进行管理。
学生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我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报名系统工作安排如有变动,以报名系统公告为准。
六、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招生工作科(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邮编510665)
电话:020-38265603 传真:020-38256659
资料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学校坐落于广东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197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广东省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做中国产教深度融合的促进者;引领职教,打造中国“双师型”工匠之师培养的南方高地。
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98年更名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转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7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为230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5726种;中文电子图书约112万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480万篇。建设有校内实验及实训场所26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73个、校外教育实践实习基地17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6亿元。
人才培养。学校现设有26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万余人;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5个,文科类专业37个;师范类专业36个;建有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9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12个产业学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资格;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9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9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9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00余人。
科学研究。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入选国家民委研究基地1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建有1个科技部协同创新平台(粤港制造云服务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0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59项(自然科学38项,人文社科2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其中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技术发明奖1项,第九届广东杰出发明人奖1项,广东省人文社科成果奖2项。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5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30多人。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
社会服务。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共举办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训班1700多期,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职院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及专业骨干教师8万多人次。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近2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招收和培养来自亚、非、欧、美等洲5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来华留学生;自2013年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开设以来,先后有287名学生荣获该奖项,连年位居广东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长期聘请外籍知名专家、学者等来校任教、讲学,先后选派多批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近200人次赴海外高校培训、研修和访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国际化人才,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
发展愿景。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不改初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坚持“学科建设上水平、服务职教创特色”和“做强新工科、做特新师范、做优新文科、做大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发展思路,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凝聚“稳规模、调结构、布新局、深改革、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共识,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系统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实施党建引领等九大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等十大体系,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和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构建学校“技术+师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建成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年3月28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