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民办 本科 所在地 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
学校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智能建造、视觉传达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2024年依據“學測”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月19日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
(原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2024年依據“學測”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招生简章
【學校概況】
學校名稱:廣州城市理工學院
學校國標代碼:12617
學校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學府路1號
郵遞區號:510800
辦學層次:本科
辦學性質:民辦學院
辦學類型:全日制
學校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原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經濟、管理、文學、理學、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應用型學校。2006年由廣州雲峰企業、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創辦,2021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廣州城市理工學院,系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占地面積1753畝,2017年學校獲批成為廣州市知識產權試點學校,2022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省博士工作站。2018年,學校與華南理工大學啟動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學校先後獲得“中國最具就業競爭力院校”“全國學生最信賴的十佳獨立學院”“全國最具品牌影響力獨立學院”等殊榮。在校友會網發佈的2023年中國大學排名中,學校位居中國民辦大學理工類第七位,是六星級中國頂尖民辦大學。
【招生简章】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廳函〔2024〕4號的檔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具體招生简章如下:
一、招生計畫、招生專業及報讀要求
2024年我校計畫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20人,實際將根據考生志願填報、專業培養需求和生源情況作相應調整。
招生專業及報讀要求如下:
專業名稱 |
報讀要求 |
車輛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物流工程、機器人工程、機械工程、機械工程(機械工程+人工智慧主輔修雙學位實驗班)、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自動化、電子資訊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主輔修雙學位實驗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體工程、軟體工程(軟體工程+投資學主輔修雙學位實驗班)、建築學、風景園林、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無人系統·機器人)、智能製造工程 |
數學A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含均標) |
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財務管理、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經濟統計學、稅收學、經濟學、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雙語特色班)、會計學(ACCA審計雙語班)、會計學(註冊會計師雙語班)、寶石及材料工藝學、英語、日語、商務英語 |
語文、數學A/B、英文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含均標) |
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
語文、數學A/B、英文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含均標),提交作品,作品要求見附件1 |
實際招生專業以祖國大陆普通高校依據臺灣地區學測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系統為准。
專業詳情可查閱網址:http://zs.gcu.edu.cn/
二、報名與錄取
(一)報名條件
持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以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且當年學測成績在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均可報名。考生所持證件須與考生本人資訊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內。《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正在辦理中的,各校應通知考生在5月1日前上傳至系統,逾期不再受理。
(二)報名時間和方式
1.報名時間:2024年3月1日至31日。
2.報名方式:
考生登錄祖國大陆普通高校依據臺灣地區學測成績招臺灣高中畢業生系統(網址:https://www.gatzs.com.cn/z/tw/) 進行報名。考生須按照要求輸入個人資訊,上傳個人證件、電子照片、學測成績、考生誠信承諾書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績查驗授權書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報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報名截止後,考生原則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應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資訊並提供真實材料。
系統報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費。
報讀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提交作品,作品要求見附件1。請將作品掃描或拍照後(標注“姓名-臺灣學測生-作品”字樣),在2024年4月31日前發送至郵箱:dep-zs@gcu.edu.cn,請考生在上傳掃描件時須確保電子檔清晰可讀。
(三)填報志願
志願填報採取平行志願方式。填報志願前,考生須認真閱讀系統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瞭解高校的基本情況、招生專業、自主確定的招生要求、收費標準、錄取原則及其他注意事項。考生應按高校报考條件及相關要求填報志願。
每位考生報名時可填報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報6個專業,並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考生可在報名截止前修改志願,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項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條件及相關要求、填報資訊錯誤或填報虛假資訊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審核及考核
審核及考核時間為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
( 一)審核階段
高校負責審核报考本校的考生報名資格。下載考生資訊及材料,對考生報名資格進行初審,包括身份審核、學歷審核及學測成績審核等。高校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補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並再次審核。
考生應及時登錄系統查看審核結果。系統顯示初審通過的考生應關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統顯示需更正或補充材料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更正或補充有關材料,提交後及時查看審核結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統顯示初審不通過的考生不得參加考核和錄取。資格造假的考生按有關規定取消报考資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績,已錄取的取消錄取資格。
(二)考核階段
審核完成後,高校通知考生參加考核。高校可根據需要增設筆試或面試,考核具體方式、時間及地點由高校確定。
考生應按高校通知要求參加考核。报考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的考生,請注意报考高校面試(專業考試)的時間、地點及相關要求。
四、錄取
(一)錄取原則
高校依據考生的學測成績,可參考考生中學期間學習經歷、社會實踐等情況,按照向社會公佈的招生简章擇優錄取。對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1. 最低錄取標準
考生當年學測成績在語文、數學(數學A或數學B)、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達到均標級以上。
2. 高校可附加要求
高校可根據不同專業要求自主確定依據的學測科目(不超過四門)及相應標級要求,並可根據需要增設筆試或面試。高校可以在本原則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訂具體錄取規則。
(二)錄取安排
高校應按照擇優錄取原則進行錄取,一名考生不能被同一學校多個專業錄取。高校應於2024年5月15日前將擬錄取名单上傳至系統,系統將於5月15日統一公佈各校擬錄取名单。生源情況較好的高校可適當增加招生計畫,多錄考生。
考生須於5月15日至19日期間登錄系統查詢本人錄取情況,進行錄取確認。逾期未確認的考生視為放棄錄取資格,且不得參加徵集志願報名。考生確認後,高校可發放錄取通知書。
(三)徵集志願安排
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計畫或新增招生計畫的高校應當通過徵集志願進行補錄。高校應於5月20日設置徵集志願招生專業目錄和招生要求。
考生於5月21日至31日期間進行報名。首輪已報名的考生無需重新註冊,填報志願、提交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即可。
高校於6月1日至 20日期間開展審核、考核及錄取工作,6 月21日前將徵集志願擬錄取名单上傳至系統,系統6月21日統一公佈各校徵集志願擬錄取名单。
考生須於6月21日至25日期間登錄系統查詢本人錄取情況進行錄取確認。逾期未確認的考生視為放棄錄取資格。考生確認後,高校可發放錄取通知書。
五、新生報到
考生持錄取通知書按高校規定的時間及相關要求辦理報到等手續。學生入學註冊時,應繳納學費及其他費用,收費標準與祖國大陆同校同專業學生相同。新生入學後,根據高校安排進行身體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不受限專業。
六、其他
學生在校期間,高校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進行管理。
報名系統工作安排如有變動,以報名系統公告為准。本辦法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負責解釋。
七、獎學金制度
臺灣地區學生在讀期間可申請教育部及廣州城市理工學院獎學金。
八、學歷證書及證書種類
在允許的修業期限內獲得規定的學分,達到畢業要求的,准予畢業並頒發廣州城市理工學院畢業證書;對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本科畢業生,授予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學士學位並頒發學位證書。
九、補充說明
本简章內容如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招生規定不一致時,以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為准。
本简章經廣州城市理工學院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討論通過並正式實施,未盡事宜由廣州城市理工學院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十、監督與申訴
學校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做好招生工作,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嚴格規範管理、加強資訊公開。
考生申訴及舉報聯繫人:任老師;
聯繫方式:020-36903520。
十一、聯繫方式
學校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學府路1號(郵編:510800)
招生電話:020-66609166
招生網:https://zs.gcu.edu.cn/
電子信箱:dep-zs@gcu.edu.cn
微信公眾號:廣州城市理工學院招生辦(gcu12617)
资料来源: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53亩,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
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我校曾志新教授主持的《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的民办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科专业
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智能建造、视觉传达设计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57项国际性赛事奖项、678项全国性赛事奖项、1052项省级奖项,其中,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 项,《低碳节能护栏喷涂小车》国家级大创项目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展示并获“我最喜爱的项目”,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大创年会唯一的民办院校。
科学研究
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65 项,实到科研经费合计5775万元,到校科研经费年均递增 20%以上;发表论文1415篇,申请专利1421项,授予专利1147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稳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首位,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已招收三届学生。
校企协同
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
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
2018年,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
2019年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0年珠宝学院获批广东省产业学院立项建设。
开放办学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与IEET工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院11个专业先后通过IACBE认证,认证专业覆盖所有商科学院,标志着学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同时期,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也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
品牌建设
16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4.7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中,学校位居2021中国民办大学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在广州日报GDI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35位、广东省应用大学第19位、全国独立学院第5位。
十六载弦歌高唱绽芳华,九万里彩云长在有新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上下将戮力同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驰而不息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向深入,汇聚成与学生成长成才同行、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行的坚实力量,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昂扬奋进。
资料来源: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