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民办 本科 所在地 广东省广州市 / 东莞市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
廣州新華學院(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2025年 依據“學測”成績免試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招生简章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5年依据“学测”成绩免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4年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4年 依据“学测”成绩免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4年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4年 依据“学测”成绩免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9日
學校名稱:廣州新華學院
學校國標代碼:13902
學校地址:
廣州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美路19號;郵編:510520。東莞校區:廣東省東莞市麻湧鎮沿江西路248號;郵編:523133。
辦學層次:本科
辦學性質: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辦學類型:全日制
學校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新華學院(院校代碼: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是舉辦高校中山大學依據教育部教發〔2003〕8號文的精神,按新機制新模式申辦的院校。2021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並更名為廣州新華學院。2021年5月,經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學校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22年12月,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
學校於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並招生,是一所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已招收十九屆學生,在校生2.5萬餘人。學校現有廣州校區和東莞校區,占地面積2185畝(含配套用地600畝),廣州校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風光旖旎的火爐山與省會核心區遙相呼應,得天獨厚的便捷交通和優質資源,助力師生夢想成真;東莞校區位於東莞市麻湧鎮,有麻湧河及華陽湖國家生態濕地公園環繞,自然環境優美,山水相映生輝,是求知治學的理想勝地。
學校秉承原母體學校中山大學的優良辦學傳統和理念,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服務社會”為導向,堅持“育人為本、品質第一”的宗旨,著力培養具有優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養、自主創新意識、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轉設後,學校繼續堅持“學術強校、品質立校、特色興校、開放辦校”辦學理念,堅守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生命線,提升新質生產力應用型人才培養支撐力,努力把廣州新華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校,努力實現“中國需要清華,中國也需要新華”的“新華夢”。
【2025年“學測”免試生招生简章】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檔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製定廣州新華學院(以下簡稱我校)2025年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以下簡稱學測)成績免試招收臺灣地區高中畢業生具體要求。
一、招生專業及招生計畫
招生專業:經濟學、經濟統計學、稅收學、金融工程、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數字經濟、法學、社會工作、漢語言文學、英語、商務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傳播學、網路與新媒體、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學工程、藥學、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健康服務與管理、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旅遊管理、資訊資源管理、藝術設計學、服裝與服飾設計、音樂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金融科技、眼視光學、互聯網金融、風景園林、智能製造工程、書法學、休閒體育、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播音與主持藝術、學前教育、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環境設計。
具體專業情況可查閱以下網址:http://zsb.xhsysu.edu.cn
招生計畫:我校2025年計畫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10人,實際招生計畫將結合考生志願填報、招生專業情況和生源情況進行調整。
二、報名
(一)報名資格
持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以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且當年學測成績在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均可報名。考生所持證件須與考生本人資訊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內。《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正在辦理中的考生,需在5月1日前上傳至系統,逾期不再受理。
(二)報名時間及方式
1.報名時間:2025年3月1日至31日。
2.報名方式:考生登錄祖國大陆普通高校依據臺灣地區學測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系統(網址:https://www.gatzs.com.cn/z/tw/)進行報名。考生須按照要求輸入個人資訊,上傳個人證件、電子照片、學測成績、考生誠信承諾書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績查驗授權書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報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報名截止後,考生原則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應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資訊並提供真實材料。
3.系統報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費。
(三)填報志願
志願填報採取平行志願方式。填報志願前,考生須認真閱讀系統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瞭解高校的基本情況、招生專業、自主確定的招生要求、收費標準、錄取原則及其他注意事項。考生應按高校报考條件及相關要求填報志願。
每位考生報名時可填報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報6個專業,並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考生可在報名截止前修改志願,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項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條件及相關要求、填報資訊錯誤或填報虛假資訊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審核及考核
審核及考核時間:2025年4月1日至5月14日。
(一)審核階段
我校負責審核报考本校的考生報名資格,下載考生資訊及材料,對考生報名資格進行初審,包括身份審核、學歷審核及學測成績審核等。如考生材料有問題,學校將通知考生更正或補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並再次審核。
考生應及時登錄系統查看審核結果。系統顯示初審通過的考生應關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統顯示需更正或補充材料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更正或補充有關材料,提交後及時查看審核結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統顯示初審不通過的考生不得參加考核和錄取。資格造假的考生按有關規定取消报考資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績,已錄取的取消錄取資格。
(二)考核階段
審核完成後,我校根據考生“學測”成績、綜合情況等進行考核評定並擇優錄取,學校不增設筆試或面試。
四、錄取
(一)錄取原則:考生當年學測成績在語文、數學(數學A或數學B)、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達到均標級以上,同時參考考生中學期間學習經歷、社會實踐等情況進行擇優錄取。
專業錄取:實行“專業志願優先”錄取原則。我校尊重考生興趣與專業意願,只要投檔到學校的考生且符合相關錄取要求的,按考生填報的第一專業志願進行錄取。
(二)錄取安排:學校於2025年5月15日前完成擬錄取名单,一名考生不能被同一學校多個專業錄取。
考生須於2025年5月15日至19日期間登錄系統查詢本人錄取情況,進行錄取確認。逾期未確認的考生視為放棄錄取資格,且不得參加徵集志願報名。考生確認後,學校將統一發放錄取通知書。
徵集志願安排:如學校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計畫或新增招生計畫,將通過徵集志願進行補錄。
五、新生報到及在校管理
考生持錄取通知書按學校規定的時間及相關要求辦理報到等手續。學生入學註冊時,應繳納學費及其他費用,收費標準與祖國大陆同校同專業學生相同。新生入學後,根據學校安排進行身體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符合錄取標準的不受限專業。
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進行管理。
六、學歷證書及證書種類
對取得我校學籍,在規定年限內達到所在專業畢(結)業要求者,頒發廣州新華學院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相應學位證書。退學學生,視具體情況發放肄業證書或開具寫實性學習證明。
七、獎學金制度
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助學措施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和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八、聯繫方式
諮詢電話:020-87065995;0769-82676855
傳 真:020-87065958
電子郵箱:zsuxhjw@163.com
學校網址:http://www.xhsysu.edu.cn
招生網址:http://zsb.xhsysu.edu.cn
微信公眾號:廣州新華學院招生辦公室
注:本简章內容如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招生規定不一致時,以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為准。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9日
学校名称:广州新华学院
学校国标代码:13902
学校地址: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邮编:510520。
东莞校区: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邮编:523133。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类型:全日制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二十届学生,在校生2.5万余人。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风光旖旎的火炉山与省会核心区遥相呼应,得天独厚的便捷交通和优质资源,助力师生梦想成真;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有麻涌河及华阳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映生辉,是求知治学的理想胜地。
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坚守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提升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撑力,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2025年“学测”免试生招生信息】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免试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具体要求。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前教育、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环境设计。
具体专业情况可查阅以下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招生计划:我校2025年计划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10人,实际招生计划将结合考生志愿填报、招生专业情况和生源情況进行调整。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考生,需在5月1日前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1.报名时间:2025年3月1日至31日。
2.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3.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2025年4月1日至5月14日。
(一)审核阶段
我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如考生材料有问题,学校将通知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我校根据考生“学测”成绩、综合情况等进行考核评定并择优录取,学校不增设笔试或面试。
四、录取
(一)录取原则:考生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数学A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同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择优录取。
专业录取: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录取原则。我校尊重考生兴趣与专业意愿,只要投档到学校的考生且符合相关录取要求的,按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二)录取安排:学校于2025年5月15日前完成拟录取名单,一名考生不能被同一学校多个专业录取。
考生须于2025年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考生确认后,学校将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
征集志愿安排:如学校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或新增招生计划,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
五、新生报到及在校管理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符合录取标准的不受限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进行管理。
六、学历证书及证书种类
对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结)业要求者,颁发广州新华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七、奖学金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87065995;0769-82676855
传 真:020-87065958
电子邮箱:zsuxhjw@163.com
学校网址:http://www.xhsys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州新华学院招生办公室
注:本简章内容如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规定不一致时,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7日
学校名称:广州新华学院
学校国标代码:13902
学校地址: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邮编:510520。东莞校区: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邮编:523133。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类型:全日制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九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2024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信息】
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4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具体要求。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工商管理(创新班)。
具体专业情况可查阅以下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15人,实际招生计划将结合考生志愿填报、招生专业情况和生源情況进行调整。(具体招生计划以全国联招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二、报名
通过联招考试报考内地高校华侨与港澳台招生的考生,必须按照联招办发布的招生考试说明,参加统一联招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联招统一考试。考生请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网址:http://www.eeagd.edu.cn/lzks/)查询联招考试的“报名条件、报名方式、考试科目与安排、考试时间与考试地点”等相关说明。
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1日至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所有参加全国联招的考生均应在规定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及确认。
三、报名资格审核
(一)报名结束后,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以下简称联招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华侨考生的出入境记录审核。持内地(祖国大陆)学历的考生信息,由考生毕业中学所在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学历查验。
(二)联招办对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后,在网站公示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公示信息包括考生的姓名、性别、资格类别等。通过报名资格审核并经公示的考生方可参加联招考试。公示后被举报查实资格造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和录取,已参加考试的取消考试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四、考试与志愿填报
(一)考试科目
理工类考试科目为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史类考试科目为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每科满分为150分,每个考试类别满分为750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理科、文科)考试大纲(第3版)》。
(二)考试时间
5月18日(周六):
09:00—11:30 中文
13:30—15:30 英语
5月19日(周日):
09:00—11:00 数学
13:00—15:00 物理、历史
16:00—18:00 化学、地理
(三)考试地点
全国联招分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和澳门六个考区,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选定考试地点后不得再修改。
(四)答题方式
全国联招考试实行计算机网上辅助阅卷。考生在考试时必须按规定在专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答题,在指定区域外答题不予计分。
(五)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6月中旬公布考试成绩,6月下旬进行网上填报志愿。
五、录取
参加联招考试并填报我校的考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学校按照联招办组织的网上统一录取进程完成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工作,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六、新生报到及在校管理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到校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和新生入学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进行管理。学生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高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七、学历证书及证书种类
对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结)业要求者,颁发广州新华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八、奖学金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九、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87065995;0769-82676855
传 真:020-87065958
电子邮箱:zsuxhjw@163.com
学校网址:http://www.xhsys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州新华学院招生办公室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4日
学校名称:广州新华学院
学校国标代码:13902
学校地址: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邮编:510520。东莞校区: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邮编:523133。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类型:全日制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九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2024年“学测”免试生招生信息】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免试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具体要求。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工商管理(创新班)。
具体专业情况可查阅以下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10人,实际招生计划将结合考生志愿填报、招生专业情况和生源情況进行调整。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1.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1日。
2.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3.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
(一) 审核阶段
我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如考生材料有问题,学校将通知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 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我校根据考生“学测”成绩、综合情况等进行考核评定并择优录取,学校不增设笔试或面试。
四、录取
(一)录取原则:考生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数学A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同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择优录取。
专业录取: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录取原则。我校尊重考生兴趣与专业意愿,只要投档到学校的考生且符合相关录取要求的,按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二)录取安排:学校于2024年5月15日前完成拟录取名单,一名考生不能被同一学校多个专业录取。
考生须于2024年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考生确认后,学校将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
征集志愿安排:如学校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或新增招生计划,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
五、新生报到及在校管理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进行管理。
六、学历证书及证书种类
对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结)业要求者,颁发广州新华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七、奖学金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87065995;0769-82676855
传 真:020-87065958
电子邮箱:zsuxhjw@163.com
学校网址:http://www.xhsys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州新华学院招生办公室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7日
学校名称:广州新华学院
学校国标代码:13902
学校地址: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邮编:510520。东莞校区: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邮编:523133。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类型:全日制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九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2024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信息】
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4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具体要求。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工商管理(创新班)。
具体专业情况可查阅以下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15人,实际招生计划将结合考生志愿填报、招生专业情况和生源情況进行调整。(具体招生计划以全国联招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二、报名
通过联招考试报考内地高校华侨与港澳台招生的考生,必须按照联招办发布的招生考试说明,参加统一联招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联招统一考试。考生请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网址:http://www.eeagd.edu.cn/lzks/)查询联招考试的“报名条件、报名方式、考试科目与安排、考试时间与考试地点”等相关说明。
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1日至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所有参加全国联招的考生均应在规定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及确认。
三、报名资格审核
(一)报名结束后,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以下简称联招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华侨考生的出入境记录审核。持内地(祖国大陆)学历的考生信息,由考生毕业中学所在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学历查验。
(二)联招办对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后,在网站公示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公示信息包括考生的姓名、性别、资格类别等。通过报名资格审核并经公示的考生方可参加联招考试。公示后被举报查实资格造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和录取,已参加考试的取消考试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四、考试与志愿填报
(一)考试科目
理工类考试科目为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史类考试科目为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每科满分为150分,每个考试类别满分为750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理科、文科)考试大纲(第3版)》。
(二)考试时间
5月18日(周六):
09:00—11:30 中文
13:30—15:30 英语
5月19日(周日):
09:00—11:00 数学
13:00—15:00 物理、历史
16:00—18:00 化学、地理
(三)考试地点
全国联招分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和澳门六个考区,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选定考试地点后不得再修改。
(四)答题方式
全国联招考试实行计算机网上辅助阅卷。考生在考试时必须按规定在专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答题,在指定区域外答题不予计分。
(五)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6月中旬公布考试成绩,6月下旬进行网上填报志愿。
五、录取
参加联招考试并填报我校的考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学校按照联招办组织的网上统一录取进程完成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工作,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六、新生报到及在校管理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到校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和新生入学复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进行管理。学生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高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七、学历证书及证书种类
对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结)业要求者,颁发广州新华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八、奖学金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九、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87065995;0769-82676855
传 真:020-87065958
电子邮箱:zsuxhjw@163.com
学校网址:http://www.xhsys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州新华学院招生办公室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4日
学校名称:广州新华学院
学校国标代码:13902
学校地址: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邮编:510520。东莞校区: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邮编:523133。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类型:全日制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九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2024年“学测”免试生招生信息】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免试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具体要求。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工商管理(创新班)。
具体专业情况可查阅以下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10人,实际招生计划将结合考生志愿填报、招生专业情况和生源情況进行调整。
二、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1.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1日。
2.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3.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
(一) 审核阶段
我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如考生材料有问题,学校将通知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 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我校根据考生“学测”成绩、综合情况等进行考核评定并择优录取,学校不增设笔试或面试。
四、录取
(一)录取原则:考生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数学A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同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择优录取。
专业录取: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录取原则。我校尊重考生兴趣与专业意愿,只要投档到学校的考生且符合相关录取要求的,按考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二)录取安排:学校于2024年5月15日前完成拟录取名单,一名考生不能被同一学校多个专业录取。
考生须于2024年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考生确认后,学校将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
征集志愿安排:如学校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或新增招生计划,将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
五、新生报到及在校管理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进行管理。
六、学历证书及证书种类
对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结)业要求者,颁发广州新华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七、奖学金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87065995;0769-82676855
传 真:020-87065958
电子邮箱:zsuxhjw@163.com
学校网址:http://www.xhsys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b.xhsys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州新华学院招生办公室
资料来源: 广州新华学院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八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学校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风光旖旎的火炉山与省会核心区遥相呼应,得天独厚的便捷交通和优质资源,助力师生梦想成真;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有麻涌河及华阳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映生辉,是求知治学的理想胜地。学校坚持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理念开展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有实验室205间,总建筑面积超过38000平方米。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FABLAB创客实验室;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实用型教学科研平台——生物反馈综合实验室;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色实验室——西门子助听器实验室、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等。近年来,学校搭建起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各大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iXH信息服务平台”小程序为重点服务窗口,MOOC荟萃平台为“互联网+”课程建设主要门户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还与四百多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医院、企业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学校引育并举,名师荟萃。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任校长;中国当代行政学奠基人夏书章教授任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近百位中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教学督导等,为办学治校建言献策;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Prof.Ron Anderson等知名学者做客新华讲坛。学校全面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即“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覆盖提升计划。以青年骨干教师培育为重点,促进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助推师资队伍跨越式发展,着力构建学术强校人才体系;办学至今,已培养了一大批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教学名师等,培养了中青年教授近百人。
学校学科布局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7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是广东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护理学、会计学、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药学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护理学、行政管理获批省级重点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筹)等科研机构;高度重视产学研创发展,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项目资助经费2000余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部;授权知识产权30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2018年获批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学校全体师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贡献“新华智慧”。2022年,学校位居“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21所)”全国第19名、广东省第2名。2023年,学校位居“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综合类全国第12名,主榜全国第23名,广东省第3名。
学校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和“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推进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探索“互联网+”教改和学分银行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培养人文精神、强调文理医融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上积极探索,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开设教改实验班——“逸仙新华班”,并因独具一格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1年荣选为广东省民办学校品牌建设典型案例。近年来,学校招生形势逐年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人才。办学至今,学校与11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41所院校及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签署62份合作协议(不含续签协议)。合作院校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香港)珠海学院等。合作项目涉及学科广泛,合作模式多样,共促成23个落地交流项目,包括本硕连读项目、本科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暑期游学项目等,根据不同高校特色采用不同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对外教育合作,提高办学水平,为我校师生提供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漫漫征途,惟有奋斗,广州新华学院全体师生将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狠抓“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阶段目标的落地实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以锚定高质量、开启新篇章为目标,为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的广州新华学院而努力奋斗!
广州新华学院
2023年3月28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